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2009
编号:13811826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09
     《外经微言·任督死生》曰:“肾之气必假道于任督,二经气闭,则肾气涩矣。女不受妊,男不射精,人道绝矣。”说明督脉能辅助生殖发育、繁衍生息。督脉之气充盈,则“根生生不息也”。若布散功能失调,必精清气冷,受孕困难,胚胎发育异常[7]。

    3 “阴中求阳”指导“督脉生病”治疗

    “督脉生病”的治疗在《素问·骨空论》中就有提及,“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肾主骨,督脉属肾,肾中之精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督脉之源,肾精耗损、阳气不足必导致督脉产生病变。肾阴亏虚,阴损及阳,甚则阴阳两虚。“阴中求阳”这一理论方能指导治疗[8],内外兼治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阴中求阳”不仅仅是指内治法,在指导外治法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意义。

    3.1 内治法 “督脉生病”有督脉自身疾病及脊源性疾病,实则为督脉的阴阳不平衡,所表现出各种症状的疾病。《外经微言》:“督脉之路,即肾经之路也。”督脉之病应当治在肾。肾为人身阴阳之根本。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创建了肾气丸,方中用了大量的滋补肾阴之药,少量温肾化气之品,以达到“阴中求阳”之意[7]。此方在《金匮要略》中主治脚气、虚劳腰痛、消渴、痰饮、妇人转胞证,这些病证也是督脉之气不能透达所致[9]。张景岳提出“扶阳不忘补阴”创立大补元煎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