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2009
编号:13811844
向希雄教授运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证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09
     2 治法方药

    根据对儿童ITP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向希雄教授审证求因,认为儿童ITP的中医治疗应从热毒、血瘀两个病理因素入手,从而制定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治法,临床上多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療该病。《中医大辞典》提出《小品方》中的“芍药地黄汤”为该方之源,宋校本《备急千金药方》乃此方出处。此方由犀角1两、生地8两、丹皮4两、芍药2两组成,是治疗热毒夹血瘀的良方。临床上运用千年,经久不衰。此方药味寥寥四种,却很好的将凉血与活血,止血与散血这两个对立面统一起来。原方中犀牛角为君,味苦咸,性寒,功效为清热凉血解毒,《本草纲目》有云:“磨汁可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且凉而不滞,直达血分以凉血。现代临床大多用水牛角代替,疗效与犀角相近,尤其在小儿热病中有突出疗效,且沿用多年[8]。向希雄教授在临床使用此药时常常在30 g以上,量大效专,以期达清热凉血解毒之功。以生地黄为臣药,性寒而味甘苦,非独取其凉血之功,吴鞠通有云:“地黄去积聚而补阴”,原方量达8两更求其滋阴,以期散旧血生新血。原书《备急千金药方》记载“芍药2两”并未明确赤白芍之分,白芍味酸平而入肝脾,长于补血敛阴、 平肝柔肝、 止痛,赤芍苦微寒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