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27899
色谱法在名贵中药材分析与鉴别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8年第4期
     6 凝胶电泳

    凝胶电泳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石俊英教授等率先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的中药学科相接合,经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创建了“中药电泳鉴别法”新技术,并在动植物类中药材鉴别中广泛应用。目前重要的电泳鉴别多集中在蛋白质的鉴别上,蛋白质又分为贮藏蛋白和同功酶两种。

    6.贮藏蛋白电泳(凝胶蛋白电泳):不同蛋白质因存在分子大小空间结构和电荷数目上的差异,可以通过电泳得到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与其他分析手段相比具有分辨率高、性能稳定、凝胶孔径可调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分析手段。金跃明等用缓冲叶提取样品中蛋白质,在10%连续的SDS-PAGE凝胶上进行电泳,结果鹿鞭与其主要伪品牛鞭的电泳图谱有明显区别,不同品种鹿鞭电泳图谱也有明显区别[37];赵华英等应用蛋白质电泳得出青葙子、牛膝子、鸡冠花子、皱果苋子、苋子和反枝苋子的6种种子电泳图谱,准确的鉴别出了苋科6种种子类药材[38];赵晓荣等用蛋白质电泳得出了马鹿鞭、海狗鞭、黄狗鞭和海象鞭的清晰图谱,准确的鉴别出了4种鞭类药材,还观测出黄狗鞭与马鹿鞭样品图谱极为相似,从而提出用黄狗鞭代替马鹿鞭的设想[39];李锋等用SDS-PAGE法对羚羊角山羊角、黄羊角、绵羊角和藏羚羊角急性了电泳图谱比较,发现各样品有不同的蛋白质成分,成功的区分了这5种角类药材[40]。
, 百拇医药
    6.同功酶电泳研究:同功酶是指催化作用相同而分子结构不同的一组酶,它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同功酶的结构差异来源于基因差异,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因此可以根据同功酶分子结构差异用电泳法来分离。常由于电泳法分离的同功酶有乳酸脱氢酶同功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和酯酶同功酶等。

    6.2.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20世纪50年代发现乳酸脱氢酶以来[41],同功酶用于动植物的分析鉴别也紧随而至。李大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巨蜥的血清、脑、肾、肝、心肌、骨骼肌和小肠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LDH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42];任文华等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刺猬(Erinaceusdealbatus)及游蛇科的黑眉锦蛇 (Elaphetaeniura)、红点锦蛇(E.rufodorsata)和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等在冬眠期和活动期骨骼肌、心肌、肝等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并用比色法测定了以上各种组织的LDH活性,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只有红点锦蛇的肝和骨骼肌中存在活动期和冬眠期的明显差异,在其余动物两个时期的组织中未表现出明显变化,刺猬的肝脏LDH活性在冬眠期显著地高于活动期,而其余的动物组织冬眠期LDH活性均显著低于活动期,三种蛇类组织LDH4均未见表达[43]。
, 百拇医药
    6.2.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高等动植物中,过氧化物酶广泛而大量的存在着,并有较多的同工酶。李桂兰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对菘蓝不同器官的POD同工酶进行分析测定,发现菘蓝的POD同工酶酶谱具有一定的器官特异性和稳定性,并且同工酶变化与生物的生长发育之间具有特异性关系,可为生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研究提供参考[44];于晶等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不同种源黄芩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研究,再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聚类分析,可为不同种源黄芩的划分提供参考[45];陈文强等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天麻3种变型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麻3种变型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活性不同,酶谱条带数在5~7条之间,且具有特征谱带.其中乌天麻和红天麻的酶谱条带数相同,两者的酶谱条带数均多于绿天麻;绿天麻、乌天麻和红天麻的酶谱条数依次分别为5条、7条和7条;其中基本酶带有5条,Rf值分别为0.06、0.24、0.83,0.89、0.98;乌天麻与红天麻的相似度指数为0.86,说明这两个种亲缘关系近;乌天麻与绿天麻的相似度指数为0.71,反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46]。
, http://www.100md.com
    6.2.3 酯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是一类水解酶,能催化分子中酯键,酯酶同工酶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张丽萍等用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简便的鉴别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种子,为蒙古黄芪种子真实性的检验提供理论依据[47]。

    综上所述,色谱法在中药材分析和鉴别中的应用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逐步探索中去改进,从而达到更有效、更简便的鉴别中药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恩礼,黄尉初. 中药鉴定中现代分析技术的国内应用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8):989~990

    [2]郭伟云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材品质鉴定中的应用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6)

    [3]顾英,冯怡.薄层色谱新技术在中药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89
, http://www.100md.com
    [4]张虹.TLC-HPLC 法分析非属植物叶中的紫杉酸[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5(5):402

    [5]米莉莉,张文素.冬虫夏草及人工虫草核苷类成分的TLCS研究[J].中成药,2003,25(5):402

    [6]伍庆.知母中菝琪皂甙元测定方法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0(4):72

    [7]曾常青.14种蛇胆胆汁酸成分的高校薄层色谱分析[J].中药材,1996,3:139

    [8]于宝珠,陈立亚.薄层色谱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05,19(10):619~620

    [9]张尊听等.太白山野葛根中异黄酮和葛根素含量随季节的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3(6
, 百拇医药
    [10]崔淑芬, 蒋铁伦, 王小如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在甘草GAP生产与质控的应用[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 , 18(4) : 3

    [11]颜玉贞, 林巧玲, 谢培山, 等黄连指纹图谱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1993 , 18 (6) : 329

    [12]苏薇薇.聚类分析法在黄芩鉴别分类中的应用[J ] .中国中药杂志, 199, 16 (10) : 579

    [13]张子忠,袁久荣等.蔓荆子反相薄层色谱分析的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1995,15(2):13

    [14]袁敏,张铭光. 不同产地连翅的气相色谱图[J]. 中草药,2003,34(1):70

    [15]徐勤.测定白花前胡忠花前胡丁素的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122
, http://www.100md.com
    [16]魏刚,符红.GC-MS法对藿香的研究[J]. 中成药,2002,24(6):407

    [17]徐春艳.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与肉桂配伍前后桂皮醛含量变化[J]. 药物分析杂志,2001,36(2):11~14

    [18]粱永枢,刘军民.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象色谱-质朴联用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18

    [19]刘春丽,刘满仓.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及植物药进展[J]. 分析化学,2000,28(5):631~643

    [20]龙全江,江葳葳,熊健,等.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应用中的新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1999,(04), http://www.100md.com(李孝江 郭瑞华)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