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65180
顺义区医院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9年第4期

     (北京市顺义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北京,顺义,101300)

    【摘要】 目的:探讨顺义区医院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2例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针对围绝经期症状、心理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主要心理因素症状为易怒、常感烦恼、不满意等;主要症状体征为失眠健忘、潮热汗出、情绪烦躁、腰颈酸痛、口干舌燥。结论围绝经期症状与妇女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相关,针对个性特点,配合精神和心理方面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关键词】 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11.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015-0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内,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月经紊乱等[1]。大多数妇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个人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国内外文献统计,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90%的妇女都有程度不等的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症状程度有个体差异,受社会环境及性格特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意识的增强,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日渐增高;而且随着人们寿命显著延长,妇女绝经后平均生命过程大大延长。我国妇女目前己有五分之一步入绝经期,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妇女会出现症状[2]。因此对绝经期综合征与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对于治疗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顺义区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7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均来自妇科门诊,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53.2岁。参照1999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中国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具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2项以上,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纳入患者均为能够随配合访者。排除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年龄在40岁以下,60岁以上的妇女;原有其他神经、内分泌、脏器及精神疾病患者;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慢性贫血患者;双侧卵巢切除、卵巢功能障碍、子宫切除及妇科器质性病变;近6个月内使用过性激素或对性激素水平有影响的药物者;未按规定服药或对药物过敏,或对本药己知成分过敏者。其中病情程度为轻度者35例,中度者24例,重度者13例。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6年,平均11.8月。患者血清FSH、LH水平升高,FSH>40IU/L。流行病学调查均采取症状与心理方面问卷式表格填写的方法进行调查。
, 百拇医药
    1.2 调查方法 对7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症状和心理问卷调查,填写表格。调查内容包括围绝经期一般的特性,如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学历、经济、本人月收入、孕产次、避孕方式、丈夫关系、亲友支持、围绝经期知识、疾病史等。填写围绝经期症状的心理因素测定表和围绝经期症状按系统分类测定表。所选问卷内容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国内外多位专家的审核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产生的。以中性无暗示的语言进行各项问题的询问,并如实记录患者的问答。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问卷72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方法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特点采用t检验,χ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用统计软件SPSS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围绝经期一般的特性 7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一般特性见表1。对患者的一般特性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改良的Kupperman评分。其中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以及围绝经期知识相关,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2 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对7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测定[3],各种情绪发生率见表2。其中主要心理因素症状发生率达70%以上的症状依次为易怒(86.1%)、常感烦恼(82.0%)、不满意(82.0%)、易冲动(81.9%)、紧张不安(77.8)、重复同样的失误(72.2%)。

    2.3 围绝经期症状按系统分类测定 对7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按系统分类测定[4],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主要症状体征为失眠健忘(91.75)、潮热汗出(86.1%)、情绪烦躁(72.2%)、腰颈酸痛(77.8%)、口干舌燥(90.3%)。

    3 讨论

    女性的中年期跟围绝经期一致,这个期间的女性除了生理变化和身体变化以外,很容易发生慢性疾病。一般来说,围绝经期症状是自律神经障碍,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由于人体内分泌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性腺功能逐渐衰退,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改变[5]。中医理论认为是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两脉虚损,精血不足,阴阳一平衡失调而发生的疾病。故临床表现方面则有症热择重不一,其中约1/3的女性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重新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约有2/3和女性可表现为围经期综合征,包括血管性,精神神经性,月经生殖器性,萎缩性及代谢障碍等方面的症状。这样的围绝经期障碍的原因有由于卵巢功能下降而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平衡的变化、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的生理性原因和其他社会心理性原因。许多学者主张,心理性因素使围绝经期症状有最大的影响力。绝经期综合征,不是因为绝经,而女性的婚姻、生活负担、精神情志等社会心理状态是更大的影响因素。据报告这些社会心理因素会引起压力而产生生理性反应和心理反应诱发了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现。国际公认的围绝经期自41岁开始。本资料调查年龄为41~57岁与其相符合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月收入等中等以上者偏多。1991年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组的调查也表明,症状的出现除了一般的原因之外,与社会、家庭、精神等多种有关。本文围绝经期患者的心理因素中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易怒、常感烦恼、不满意、易冲动、紧张不安、重复同样的失误等。重大应激反应还有导致卵巢功能衰退或加重卵巢功能衰退的作用,使雌激素分泌障碍,出现烘热出汗,月经紊乱等,也是促使围绝经期的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因雌激素有维护植物神经功能稳定的作用,它能促进氨基酸转移至脑,调节生物原性胺和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产生和代谢,从而有利于健康的精神状态。当激素缺乏时,对大脑抑制作用减弱,兴奋作用相对增强,大脑兴奋和抑制水平衡破坏而出现失眠,因此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就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抑郁、焦虑、失眠等,中医理论将其归咎于心肾失衡、心肝失养等所致的情志失调[6,7]。本研究结果提示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过程中,除了注意生理上的改变以外,还应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必须针对个性特点,精神和心理方面配合心理支持治疗,指导围绝经期妇女保持乐观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是非常有益的,而且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2.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8.

    [3] 张长军,马建东,范茂林.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73.

    [4] 郭锡永,王 悦,吴 飞.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5):109-102.

    [5] 陆启滨.对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探源[J].中医药学刊.,2001; 19 (2): 139-140.

    [6] 张松文,周 红,邓小虹,等.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疗法(HRT)使用情况调查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 (10):46.

    [7] 林守清,徐 苓.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索朴充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4.

    (收稿日期:2008.12.11), 百拇医药(王海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