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五泻心汤的不同用法
第1页 |
参见附件(607KB,1页)。
梁树珍 山东省莱阳市瑞康医院;
【摘要】正《伤寒论》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张仲景立五泻心汤共同主症为心下鞕,其成因多为胃气素虚,或治疗失误(吐、下),以致无形邪热内陷心下,因其内无痰水、宿食等实邪阻滞,与结胸(如大、小陷胸汤证),水痞(如五苓散、十枣汤证)等有本质的区别,故仲景原文明确交代:"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51条)。据临床所见,泻心汤痞证见于心下,约当胸之下、
【关键词】 五泻心汤 不同用法 讨论
【分类号】R222;R289
《伤寒论》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张仲景立五泻心汤共同主症为心下鞕,其成因多为胃气素虚,或治疗失误(吐、下),以致无形邪热内陷心下,因其内无痰水、宿食等实邪阻滞,与结胸(如大、小陷胸汤证),水痞(
------
《伤寒论》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张仲景立五泻心汤共同主症为心下鞭,其成因多为胃气素虚.或治疗失误(吐、下),以致无形邪热内陷心下.因其内无痰水、宿食等实邪阻滞,与结胸(如大、小陷胸汤证),水痞(如五苓散、十枣汤证)等有本质的区别.故仲景原文明确交代: “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51条)。据临床所见,泻心汤痞证见于心下,约当胸之下、脘之上的膈中部位。膈,居脏腑上下之间,阴阳表里之半,为少阳所主。宣和解一法,半夏泻心汤寒温补泻并施,以为痞证正治。其余四方均为半夏泻心汤的变局,分主太阳少阳并病的胃虚水热痞。少阳阳明并病的胃虚痞,及寒人化热、邪热壅聚的热痞,上热下寒、痞兼阳虚的寒热痞。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0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