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609815
林慧娟教授治疗迷走神经介导型房颤经验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第8期
     【摘 要】 对林慧娟教授治疗迷走神经介导型房颤的临床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 房颤;迷走神经介导型;心胃散

    【中图分类号】R2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29-02

    心房颤动,以心慌、胸闷伴汗出、气短、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辨证属于中医“惊悸、“怔忡等范畴,依据其临床发病特点可分为迷走神经介导型和交感神经介导型。林慧娟系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心血管临床实践与研究40余年,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对迷走神经介导型房颤的中医认识与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概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978年Coumel等[1]首次将阵发性房颤分为迷走神经介导型和交感神经介导型。临床研究亦证实迷走神经介导型房颤有其独特的临床发作特点[2-3]:①首发年龄多为30~9岁,男女比例约4∶1;②常为特发性房颤,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③以夜间为主,很少发展为持续性房颤;④发作前心电图特点见窦缓,临界心率多在60次/分以下;⑤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现代医学治疗房颤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及导管和消融手术,但导管和外科消融手术治疗复发率也很高。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一定的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