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609976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思路探微(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第8期
     2.4 贯穿活血化瘀 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谓之“瘀血,瘀血阻络,血不归经,可加重出血。瘀血既是该病的病理产物,亦是导致该病缠绵不愈的重要因素,可使其病理形成恶性循环。清·唐容川《血证论》云:“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机,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临证治疗时不能单纯依靠止血药,而当化瘀止血为主,且贯穿始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凝血机制亢进、血小板数量增多,而且容易发生集聚等异常表现均符合中医学中有关“血瘀内涵。而免疫学机制对本病的解释更加验证了中医有关“瘀阻肾络的客观存在。这些都符合中医血瘀证的特点。方选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赤芍、当归、川芎、红花、牡丹皮、丹参等。瘀血证明显,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血尿缠绵不愈者,加青黛,重用丹参、三七粉。

    2. 兼以顾护脾胃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四时防护不利,后天饮食失节,素体情志不遂,均可损伤脾胃。脾虚则统摄不力,精微外泄,发为肌衄、血尿、蛋白尿、便血等[6]。疾病中后期中焦脾气虚弱,脾为后天之源,脾失统摄,血溢出脉外,加重病情。若失治、误治,则可出现阴伤气耗,气伤及阳,脾肾阳虚之病理转变,进一步发展为脾肾衰微,中焦升降失司,下焦开阖受阻,以致出现水肿、关格等重证,故而健脾和胃治疗尤为重要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