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5年第11期
编号:12737228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6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第11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患者,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6例,仅通过康复训练计划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对其疼痛程度、水肿程度、上肢运动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统计最终临床疗效,比较显控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同期研究组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水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显著控制例数37例(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效率均高达90%以上,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疗效显著,尤其对改善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能力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针刺;中风;肩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1-0078-0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并发肩、手疼痛及其肢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疼痛、皮温及皮色异常、营养障碍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等,如果不及时治疗,易导致偏瘫。临床上治疗SHS最常用的方法有类固醇皮质激素、维生素局部注射,但疗效比较局限,对很多患者往往无效,并且有不良反应。本文研究了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9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症患者,于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研究组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1±117)岁;对照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08±1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为:①符合1994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②处于中风后康复期;③年龄在50~80岁之间。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或认知障碍;②不能配合治疗者。研究过程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研究组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通过康复训练计划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其疼痛程度、水肿程度、上肢运动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统计最终临床疗效,比较显控率。

    针刺疗法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四肢伸直,全身放松。取太渊、足三里、曲池、手三里、肩髃、绝骨、申脉等穴位。皮肤先经常规消毒,刺穴时单手持针直刺,以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05h,刺穴频率以患者耐受为佳,每日一次,两周为一疗程,疗程中可选一天休息。

    康复训练主要由本院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指导,采用手动功率车、磨砂板、认知玩具等工具,协助活动关节,尝试练习精细动作,并进行肌力、耐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增强患者手指和手臂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控制力,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每次训练持续45min。一周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1天,持续四个疗程。

    14评判标准

    141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肩手综合征典型症状基本消失,手部小肌肉无萎缩现象,关节活动正常。②显效:疼痛、浮肿等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略受限。③有效:浮肿、疼痛有一定程度改善,关节活动仍受限,肌肉萎缩现象无明显改善。④无效: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控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

    142疼痛评分标准本研究采用五点口述分级记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具体标准如下表1。

    143水肿评分标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水肿程度。在0~10的游动标尺上,患者按照病情选择对应的水肿程度。“1~3”为轻度,“4~7”为中度,>“8”为重度。分别记2分、4分、6分,0分表示无水肿。

    144Fugl-Meyer记分法评分标准采用Fugl-Meyer记分法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具体包括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以及反射亢进等10个方面的运动能力,按照严重程度分为0分、1分、2分,最终统计总分。总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完善。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进行疼痛、水肿、上肢运动能力三项评分,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评分结果见表2。

    22临床疗效研究组显著控制例数37例,显控率达80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中风后往往血脉亏虚、痰瘀阻滞,上扰清窍,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肌肉萎缩、关节疼痛。经久不愈,湿邪进入关节则表现为关节水肿。因此,补血益气、祛风通络、除湿养阴为治疗之关键。本研究选择了针刺疗法,即太渊、足三里、曲池、手三里、肩髃、绝骨、申脉。其中,曲池、手三里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外关、肩髃具有益气活血、利水行气之功,太渊、足三里可发挥调理血脉的功效。综合各穴,可从根本上改善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常用的康复疗法效果显著,但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加快了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同期研究组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水肿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本结果显示,在康复过程中应用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缓解和上肢运动能力改善更显著。此外,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显控率达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研究组方案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钟青,冯琼华,易刚.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20(04):301-302.

    [3] 张裴景,任亚峰,李硕,等.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2(08):212-215.

    [4] 王小清,高崇,马松武.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2012,11(12):19-20.

    [5] 周昭辉,庄礼兴,陈振虎,等.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11(07):636-640.

    [6] 李莉,姚岚,韩励兵.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10(09):607-608.

    [7] 卢引明,傅立新,牟蛟,等.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12(09):976-978.

    (收稿日期:20150803), 百拇医药(李志方 顾娟红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