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758060
康复治疗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45例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2期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随访1年,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急性加重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和FEV1/FVC%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性加重次数为(0.37±0.06)次,少于对照组的(1.08±0.14)次(P<0.05)。结论:康复治疗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康复治疗;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68-01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进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1]。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OPD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药物过敏、肝肾功能障碍等。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70.5±6.5)岁;平均病程(11.4±0.6)年。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70.3±6.6)岁;平均病程(11.7±0.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54,规格为18μg)吸入,18μg/次,联合应用克拉霉素(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8098,规格为0.25g)15mg/(kg·d),2次/d,治疗10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治疗:①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COPD的病因、治疗方法、如何防止病情急性加重等;②运动训练:指导患者熟练掌握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缩唇经口缓慢呼气,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膨隆,呼气时腹部塌陷,各练习5min,3次/d,保持呼吸自然,不要强呼强吸,使呼吸形态由浅促转为深慢。同时进行步行训练,自主上肢伸臂运动,下肢抬腿30°,遵照吸呼比为2∶4的原则,20~30min/次,2次/d,保持血氧饱和度>90%;③营养支持:结合患者自身的营养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补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正确饮水,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④用药指导:嘱患者遵医嘱服药,详细讲解使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次数、注意事项等。

    1.3 评价标准 COPD急性加重次数:于康复治疗前、后1年中,COPD症状加重需急诊就医或住院治疗[3]。

    1.4 观察指标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FVC%、急性加重次数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和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次数为(0.37±0.06)次,少于对照组的(1.08±0.14)次(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慢性呼吸不全的基础疾病,主要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人多见。林盛强[4]研究指出,COPD稳定期的治疗目的为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抑制疾病进展等。

    临床多采用氧疗、运动疗法、药物干预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策略。王彩霞[5]等研究结果表明,从健康教育、运动训练、营养支持及用药指导等方面采用康复治疗,有助于加强患者对疾病的理解,提高控制能力及依从性,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中分别采用社区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旨在探讨康复治疗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和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的(1.08±0.14)次(P<0.05),同黄惜惠[6]等研究结果一致,证明康复治疗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华,陈秀桃,李晓霞.慢阻肺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信息需求的调查研究[J].现代医院,2012,12(10):146-14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3]刘又宁.呼吸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7-139.

    [4]黄金念.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3):100-100.

    [5]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等.社区肺康复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62-164.

    [6]黄惜惠,朱旭斌.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1):871-872.

    (收稿日期:2015.10.09), 百拇医药(徐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