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858774
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的产生背景及利用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5期
     3小结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采取人工合成、野生变家种(养)、组织培养等方式,将为解决中药资源紧缺等问题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但引种过程中种源上不加选择,栽培技术上大多以追求产量为目标,施用化学肥料过多,采收年限过短,又缺乏质量检测,因而出现栽培药材质量较野生药材为次,例如防风,羌活等。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药材质量。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相关科研部门对瓜蒌,砂仁等药材的品种资源进行优选,培育了一批新品种,但相关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传统药典性状相比发生了变异,例如瓜蒌,安徽省开发的皖瓜蒌系列品种,性状与药典品很类似,但种子表面没有沟纹,此品种却大量流入中药市场,如何综合评价这些新品种,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中药材资源是中药科研、中药材生产和中成药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药研究和中药生产都将成为无源之水。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着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药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将严重限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