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视角下西双版纳农场开发对傣药资源的影响
【摘 要】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外来移民的到来以及农场的开垦,改变了昔日与外界隔绝的“原始社会”。农场的开发对西双版纳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改变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文化教育环境。从消极方面看,影响了西双版纳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大量橡胶林的开垦种植,造成了傣药资源的减少。本文主要简要介绍西双版纳农场开垦后对傣药资源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生态文化;农场开发;傣药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005-02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它本身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后来逐渐被运用到其他许多领域。生态文化就是通过对生态知识的学习,人类形成的生态价值观,并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采取的各种行为。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为笔者探讨西双版纳傣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1]。
1 西双版纳农场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全州土地面积1.91万平方公里,辖三区(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景洪工业园区、磨憨经济开发区)和一市两县(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有1个街道办事处和31个乡镇, 22个社区,222个村委会,2223个自然村,12个农场,辖区内驻有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2]。201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115.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97.2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75.33万人,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2.7万人。西双版纳地理纬度较低,位于北纬21°~25°,东经97°~102 °之间。处于热带北部边缘,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