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改革对策(2)
2 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带教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结合医教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对学术型研究生提出了“两强化、一完善、两搭建”的培养模式。
2.1 [JP+2]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学术型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他们大都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验研究,忽视了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中医学导师本身对科研的认识并不深入、全面,其认为科学研究仅仅是通过现代医学实验手段测定几个指标,而对于科研如何促进中医理论发展、如何为临床服务等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对导师进行集体培训,提高创新思维培养理念,促使其思考如何培养“接地气、重实用”的研究生。
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培养学术研究生的基本条件,将科研课题和经费作为遴选的主要考核依据,同时制定经费考核、激励政策。控制每位导师招生人数,对于新晋导师或者课题级别较低、经费有限的导师,每年招收1个学生,以确保导师精力和经费用于研究生培养,保证培养质量。最后,定期评选校级和院级优秀研究生导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鼓舞导师士气,形成“争取带好学生”的良好氛围。
2.2 强化学术能力培训 研究生在完成理论课学习之前,必须接受学术能力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中医科研课题设计思路与方法、常见实验技术应用、快速阅读和精读中英文文献方法,启发科研创新意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