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8期
编号:12966772
黄褐斑中医治法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8期
     1.2 黄褐斑与气血 根据气血辨证理论,血瘀贯穿黄褐斑病因病机的始终。此外,气滞、阴虚、血热、久病均可致瘀[5]。林新瑜等[6]对黄褐斑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报告指出,女性黄褐斑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黏性分量、弹性分量、剪切弹性模量、松弛时间等较正常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提示黄褐斑形成过程存在血瘀病理机制。血瘀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首推肝气郁结,气滞致血瘀;肾虚火燥,血热滞结成瘀;脾虚气弱,血失推动也可致瘀。从以上病因病机分析得出结论,肝郁、脾虚、肾虚、血瘀是黄褐斑的主要发病机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也就离不开肝郁、脾虚、肾虚、血瘀等相关证型[7]。

    2 中医内治法

    黄褐斑的内治注重肝肾不足的本质,以补益肝肾为主要治法;同时兼顾气血瘀滞的标实,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亦是治法之一。

    2.1 疏肝理气法 该法适用于临床皮损为黑褐色斑片,弥漫分布,同时伴有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嗳气,舌红,两边有瘀点,脉弦,症情常因情志因素诱发者。《黄帝内经》提出肝胆气结、燥火克木乃引起面尘之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总结出疏利肝胆的治法。《外科证治全书》曾指出:“面尘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