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7年第6期
编号:13063792
中国传统哲学“顺势思维”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第6期
     其次,在已病阶段,遵循个体染疾后,不同体质的转化规律。及时截断扭转,防传防变。由于内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据。疾病传变与否,虽与邪之盛衰深浅及治疗得当与否有关,但体质因素亦有重要影响,可见疾病的演变要视个体体质内部阴阳气血的盛衰而定。个体体质千差万别,病情的发展也因此而复杂多样。就温病的传变而言,叶天士《温热论》云:“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这是一般的传变次第,部分患者感受温邪之后,邪热极易化燥伤阴,内传营血,很快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发斑、舌绛等症,叶天土《温热论》中的“逆传心包”,就是指病不经气分阶段,而逆入营血的一种临床类型,这与患者平素阴虚火旺体质常有很大关系。具体到疫病的传变,同是感受温疫,出现种种不同的“变”证,原因何在?吴鞠通阐释说:“传变不常,皆因人而施”,即是由患病机体的体质特殊性所引起的。通过对体质类型的辨识,可以掌握疾病的传变和途径,从而预知其下一阶段的可能感染之处,并据此实施提高易受感染之处抵抗力的预防性治疗,有效控制病理传变。

    第三,在病愈阶段,调整体质偏颇,促愈防复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