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中医毒瘀病因病机与DNA损伤修复相关性研究(2)
张明[11]根据毒邪的邪甚与蓄积蕴久的特征,认为恶性肿瘤属毒邪为患,是人体在毒邪的作用下,各脏腑功能严重失调的结果。熊墨年[12]则认为促癌之毒包括六淫之毒和内生邪毒,最常见的是热毒、湿毒、痰毒。在毒邪理论基础上细化出了癌毒理论,周仲瑛提出癌毒是毒邪的一种,癌毒内阻是肿瘤发生的关键;体内邪盛而生癌毒,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因子,癌毒与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病理因素胶结存在、互为因果,亦可兼夹转化、共同为病[13]。结合癌毒,医家又提出新的病因病机,即毒与其他致病因素相互聚结,最常见的是瘀邪。因为恶性肿瘤症状之一是肿块,肿块作为有形物质,离不开瘀血壅滞。贾英杰[14]提出“毒瘀互结”论,“毒”、“瘀”贯穿于恶性肿瘤的病程始末,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毒邪积聚,入络入血,产生癌症发生发展关键病理-“毒”、“瘀”;蔡小平等[15]将癌症的病因病机概括为“瘀毒”,瘀与癌毒同源互生,癌症离不开癌毒和血瘀的环境条件;郑伟达[16]提出癌症瘀毒论,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瘀”加“毒”,瘀毒互结,癌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瘀和毒相互影响,相互胶着。《医林改错》中,王清任云:“氣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毒邪致病则发病猛烈,病情变化快,严重损伤脏腑气血:依据毒瘀的致病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