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314840
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28例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第4期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3%,优于对照组的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EFR、FEV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aCO2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明显,有效改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缓解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穴位敷贴;穴位注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7-0104-03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多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主要从缓解气道痉挛和抗感染方面入手,并以吸入或口服激素来缓解症状。但激素类药物服用时间过长,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从而引发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脾、肺、肾等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故在治疗时,以改善脾、肺、肾等的功能为主。笔者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2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男65例,女63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8.21±3.85)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11±3.09)年;类型:肺气虚弱型34例,痰湿犯肺型34例,肺肾阴虚型31例,痰热壅肺型29例。观察组:男66例,女62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58±3.47)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65±3.13)年;类型:肺气虚弱型36例,痰湿犯肺型35例,肺肾阴虚型32例,痰热壅肺型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内科学》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具有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辨证分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中相关标准:肺气虚弱型:咳嗽痰多,少气懒言,胸闷气短,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弱;痰湿犯肺型:为咳嗽痰多,胸闷气急,头晕耳鸣,舌质淡暗,边有齿印,脉滑;肺肾阴虚型为干咳痰少,咳声低微,消瘦神倦,口干气短,烦躁心悸,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脉弦数无力;痰热壅肺型为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闷气短,口发干,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脉弦。

    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哮喘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自制穴位敷贴治疗,白芥子10 g,细辛12 g,地龙15 g,杏仁8 g,生麻黄10 g,生半夏10 g。肺气虚弱型者加五倍子、郁金各8~10 g,痰湿犯肺型者加参芩白术散(成分: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10 g,肺肾阴虚型者加沙参15 g,痰热壅肺型者将方剂中生麻黄改为炙麻黄9 g。取以上药物研磨成粉,加入适量姜汁调制成膏体,并使用橡皮膏将膏体固定于穴位。每天需要贴敷2次。贴敷的穴位为大椎、天突、肺俞、定喘、风门、膻中,贴敷时间为3h/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贴敷时间必须酌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肺气虚弱型者将6 mL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179)和3 mL核酪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5)注射于定喘、肺俞、天突三个穴位;痰湿犯肺型者将6 mL黄芪注射液和3 mL核酪注射液注射肺俞、大椎、足三里三个穴位;肺肾阴虚型者将6 mL黄芪注射液和3 mL核酪注射液注射肾俞、肺俞、曲池3个穴位;痰热壅肺型者将6 mL黄芪注射液和3 mL核酪注射液注射膻中、肺俞、风门三个穴位。注射剂量为3 mL/穴,每周注射3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PaO2、PEFR、FEV1、PaCO2)及中医证候积分(观察并记录咯痰、痰色、咳嗽、喘息、腹胀等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症状分级标准的拟定,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

    1.5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体温恢复至37℃以下,胸部X线片发现患者病灶吸收完全,肺部啰音消失;有效:体温恢复至37℃以下,胸部X线片发现患者病灶吸收完全,肺部啰音减弱但未消失,偶有咳嗽、咳痰胸闷;无效:体温无改善甚至体温升高,胸部X线片发现病灶无吸收或加重,肺部啰音未消失或加重,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PaO2、PEFR、FEV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aCO2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PEFR、FEV1水平及PaCO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百拇医药(林汉彪 陈伟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