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313802
孔文霞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第5期
     【摘 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孔文霞主任医师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孔文霞;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9-0044-0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根据临床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痞”、“虚痞”、“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范畴。

    孔文霞主任医师为绵阳市名中医,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临床科研工作十余年,在治疗该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思路和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毒”是外因,“虚”是内因,久病致“瘀”。

    胃腑与外界相通,最易受戕,或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2](《素问·痹论》),或因“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3](《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或外邪侵袭(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受损等。诸多因素皆可伤及脾胃,流行病学调查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有破坏作用,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细胞增生,发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发生胃癌的危险增多。HP感染其实是中医一种“毒”邪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