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不同“发汗”加工方法制品中绿原酸含量的比较(2)
2.2.6含量测定精密移取各样品提取所得供试品溶液20μL,按“2.2.1”项下方法操作并计算绿原酸质量分数,结果见表1。2.3结果分析
2.3.1与生品(A1)比较传统“发汗”品(A2)和其他“发汗”品(A3-A7)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均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明显,尤以煮后“发汗”品(A6)和蒸后“发汗”品(A7)为甚。究其原因,主要与绿原酸的性质有关:一是热敏性,高温下绿原酸的化学结构极易被破坏,因而煮后“发汗”品和蒸后“发汗”品含量极低;二是水解和分子内酯基迁移的异构现象,“发汗”加工时因采用覆盖物,导致水分气化速率慢,散失较少,绿原酸发生水解和分子内酯基迁移的异构现象可能性增大,因而含量降低。该试验结果验明,采用“发汗”加工方法不能提升杜仲生品绿原酸的含量。
2.3.2与传统“发汗”品(A2)比较其他“发汗”品(A3-A7)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均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