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425414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 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6期
     吴瑭抓住“病邪”侵入人体后引发的各种反应特点,把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火与疫疠之气,确定皮肤与口鼻为邪进入之门户,总结邪的发展横向循六经、纵向迈三焦、纵横向为卫气营血。王孟英根据我国时间医学理论,将流行病按四季的规律分为:春温、风温、暑温、湿温、秋燥、冬温等,强调邪气内伏自内而外发,间接掌握不同季节流行传染病的规律。中医基于以上诊断模式建立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断理论[2]。

    1.3 岭南地区急性传染病发病特点 岭南地区有着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特点,该地区的人群有着独特的体质,故其外感热病的发病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岭南地区接近赤道,一年之中只有三季,没有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加之岭南人多汗出、勤泳浴,喜食生冷食物、鱼虾海鲜等多湿滋腻之品,形成了或湿热偏盛,或气阴两虚,或脾气虚弱兼有痰湿的体质特征[7]。《岭南卫生方》所言:“岭南地卑而土薄,故阳澳之气常泄;滨海地卑,故阴湿之气常盛”、“人居期间,类多中湿”。何梦瑶在《医碥》中提到“湿热蒸而为湿”。

    在岭南的湿热环境中,容易滋生许多蚊虫疟瘴等致病源,此地区人群容易罹患蚊虫叮咬导致的湿瘟毒邪,导致温病多发,发为暑湿温病,属于“温病”范畴。温病是岭南地区的常见病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