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425401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6期
     现代的中医教材大都认为肝之阴血充足,濡养肝体,肝性条达,则肝脏发挥正常的升发、疏泄功能。却因对肝阳的不重视,而忽视了肝阳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顾勤教授认为,如果把肝比作树木,则土壤及雨水为“体阴”,而树木的生长、升发则是“用阳”。雨水充足树木才能茁壮成长,但是却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即阳光所发挥的作用。如果缺少阳光,缺少温暖,即使有雨水土壤,树木也不可能成长的,而这个阳光就是“肝阳”。肝木的升发、条达、舒畅之性有赖于肝之阳气的主导。正如宋鹭冰教授所言: “肝主疏泄,亦有赖阳气之温煦。”肝阴得肝阳的温煦才不会损伤,肝脏只有得到肝阳的温养,才能正常的疏泄,肝的功能才能正常[8]。可见在肝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肝阳是必不可少的。

    若各种病因引起肝阳虚,均可导致肝失条达,疏泄失常,脾胃升降失调,发为痞证。正如清代名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云:“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如素体阳虚,或大病伤阳,或过用寒冷之品等,均会出现阳虚的病理改变。肝阳亏虚,温煦无力,虚寒内生,阴血不能濡养肝体,引起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利,影响胃之和降,从而引起病变。

    3 肝阳虚型FD的临床表现

    肝阳虚型FD临床表现包含肝阳虚和痞满两方面,其中痞满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而肝阳虚则包含阳虚及由此所引起的肝失疏泄等两方面表现,如神倦懒言、乏力、肢冷畏寒、小便清长等阳虚的表现;情志抑郁,太息,两胁胀满不舒,或伴胀痛、刺痛,胸腹痞闷不适,呕恶等肝失疏泄表现。临床上结合患者以胃脘满闷不舒为主要症状者,不难诊断FD。但深究其病机时,往往难以明确病机。如无论是肝阳虚亦或肝阴虚,均会出现一系列肝失疏泄的症状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