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425356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新安医家王仲奇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7期
     【摘 要】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王仲奇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针对《王仲奇医案·咳嗽》的70张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其中使用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包含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等;通过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对所用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①根据药物统计学分析,数据库共收录中药133味,用药频数861次,使用频数≥9的药物有杏仁、紫菀、款冬花、紫苏子、百部、枇杷叶等30味,包括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补阳药、利水消肿药、补阴药、清化热痰药等15类药,药味以苦、辛、甘为居多,药性寒温兼具,归经多属肺、胃、肝经;②聚类分析得到桑白皮-葶苈子-射干,远志-鹅管石,半夏-旋覆花,谷芽-白薇-续断,白芍-白术-蒺藜,枇杷叶-川贝母-桑叶-白前,款冬花-百部,虫草-野料豆-甘草,薏苡仁-紫菀-杏仁等9组药物组合;③关联规则发现二项关联有茯苓-蒺藜、茯苓-续断、茯苓-白芍、茯苓-谷芽等21组,三项关联有茯苓-蒺藜-石斛、茯苓-白术-薏苡仁等52组。结论:王氏治疗咳嗽从肺脾肾治痰、从心肝肺治火;外感咳嗽病情轻浅者以轻宣为治,辛平辛凉解风邪散寒邪,甘凉甘寒疏散风热,以润治燥;内伤咳嗽者祛邪气与扶正气相兼为用,化痰的同时固护津液,痰盛者注重健脾调胃以杜生痰之源,咳嗽日久者注重补益肝肾、固护元气。

    【关键词】 《王仲奇医案》;咳嗽;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3-0013-06

    “新安王氏医学”又称“富堨王氏内科”,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历经7代[1]。王仲奇,讳金杰,是新安王氏内科第4代传人,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与孟河医家丁甘仁并称“丁王”,所遗医案709则, 经后人整理为《王仲奇医案》[2]。医案中专列咳嗽一章,记述王仲奇先生辨治咳嗽的经验。咳嗽为肺系常见的病证,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作声、咳吐痰液,其病位、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转归等都在《黄帝内经》中有所记载,如《素问·宣明五气》言:“ 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嗽的病位在肺,《素问·咳论》云:“皮毛先受邪气所致”、“五胜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了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凡病及于肺者均可以导致咳嗽[3]。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将《王仲奇医案》中咳嗽一章的前70张处方用药进行整理归纳和筛选,得到中药133味,使用频数861次。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4]咳嗽的诊断标准:①咳逆有声,咯痰,或伴喉痒。②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医案经过临床明确,确诊为咳嗽;②处方有效者;③药物剂型统一为汤剂;④有多次就诊记录者,且每次就诊记录均可作为新的处方收录。

    排除标准:①医案记录中疗效不明确者;②药物剂型不明确或方药不全者;③处方无效者;④重复收入者。

    1.4 数据规范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与《中药大辞典》[6]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7]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对涉及道地药材(如“潼沙苑”“川贝母”“新会皮”)的描述,炮制方法的差异(如“炒谷芽”“蒸百部”“煅鹅管石”),取用特殊部分(如“瓜蒌皮”“银杏肉”)或使用别名者(“鸡距子”“玉苏子”)均规范为同种药名。此外,对于处方中出现的复方,如琼玉膏展开为熟地、人参、茯苓、蜂蜜,七味都气丸展开为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五味子。

    1.5 数据挖掘 ①频次分析:将资料数据处理后输入Excel 2010表中,建立数据库,并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归纳总结治法;②聚类分析:采用 SPSS 22.0 中的分析模块对常用药物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聚类树状图,归纳出常用的药物组合;③关联规则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2中的Apriori模块作为挖掘工具,分析王仲奇治疗咳嗽常用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2 结果

    2.1 常用药分类及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共收纳《王仲奇医案》治疗咳嗽效方70张,使用药物133种,使用频数861次,选取其中使用频次≥9的药物记为常用药,共30味。常用药按功效细分为15类: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补阳药、利水消肿药、补阴药、清化热痰药、补气药、理气药、发散风热药、清热解毒药、补血药、消食药、清虚热药、养心安神药、平抑肝阳药,见表1。其中,止咳平喘药使用最多,药味以苦、辛、甘为居多;药性寒、温较均衡;归经多属肺、胃、肝、脾经。

    2.2 常用药聚类分析 根据上述频数统计结果,选取使用频次≥9的中药,将这30味中药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聚类情况树状图如图1所示,聚类结果见表2。共得到桑白皮-葶苈子-射干,远志-鹅管石,半夏-旋覆花,谷芽-白薇-续断,白芍-白术-蒺藜,枇杷叶-川贝母-桑叶-白前,款冬花-百部,虫草-野料豆-甘草,薏苡仁-紫菀-杏仁等9对常用药物组合。

    2.3 常用药间关联规则 置信度指处方中某一药物出现时与之相关联的药物也同时出现的概率,支持度指相互关联的药物在一张处方中同时出现的概率。选取最大前项数為1,将最小置信度设置为90%,最小支持度设置为 12%,得到王仲奇教授治疗咳嗽的常见药对21组,见表3。其中,置信度为100%的有茯苓-蒺藜、茯苓-续断、茯苓-白芍、茯苓-谷芽、杏仁-葶苈子、杏仁-桑白皮、杏仁-紫苏子、石斛-野料豆、石斛-虫草、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百部等11组。, http://www.100md.com(周桥 王键 郭锦晨 李家劼)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