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425376
西药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7期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甲泼尼龙片、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1吸日2次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数。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低于治疗组,且两组的FEV1和PEF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穴位注射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喘可治;穴位注射;支气管哮喘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3-0123-03

    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涉及多细胞及细胞因子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属中医“哮病”范畴。西医对支气管哮喘最重要的治疗方案是控制症状及呼吸道炎症。激素是临床常用治疗药物,然而随着激素副作用的日益突出,患者的不耐受和排斥反应,使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越来越受欢迎[2]。现今,喘可治在治疗哮喘方面被广泛运用,疗效突出,而穴位注射,是一种针刺与药物并用,在刺激经络腧穴的同时,配合药物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临床疗效更为突出[3]。本研究是西药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病科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6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所选患者病情均为轻度至中度急性发作患者,病情分度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4]。两组患者如年龄、性別、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入选患者均参考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那些满足①到④或④和⑤的人可以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30~70岁;②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③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急性发作;④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⑤对喘可治注射液无过敏反应;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30或者>70岁;②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③病情程度在重度及以上;④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及严重心脏疾病;⑤对喘可治注射液过敏者;⑥不愿参与研究者;⑦依从性差以及沟通障碍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甲泼尼龙片(Pfizer Italia Srl,规格:4mg,注册证号H20110064)12mg/次,2次/d,口服,3d;3d后,改为12mg/次,1次/d,4d;即1周后停药,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注册证号H20150324)(50ug/250ug)/吸2次/d,在此过程中不再使用其他平喘药物,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止咳化痰(咳嗽咳痰症状明显者,可以加盐酸氨溴索片等),抗炎(有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迹象,可适当选择抗菌素),抗过敏(对有明显过敏原的患者,如接触动物毛发、花粉、异味等即有症状者,可以加入抗过敏药物,例如富马酸酮替芬片等)等治疗,共半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取穴:双譩譆穴、双膏肓穴。各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1mL,共4mL,1次/d。疗程共15d。

    1.6 评定指标 ①临床体征和症状。②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的变化(pulmonary edema fluid, PEF)。

    1.7 疗效评定 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标准,判定标准参考哮喘防治指南[5]。①临床控制:患者症状如喉中哮鸣、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完全消失;肺功能FEV1(或PEF)增加量>35%等;②显效:患者症状如喉中哮鸣、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明显改善,且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在25%~35%等;③有效:患者症状如喉中哮鸣、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有所改善;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在15%~24%等;④无效:咳嗽,喘息和胸闷等症状尚未缓解,病情尚未得到控制甚至恶化。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5d的治疗,两组病情均有改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百拇医药(潘霞 乔世举)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