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对眩晕的认识及其后世影响(2)
2.3 补虚重在调和 气血津液亏虚,寒邪内闭,阴阳失调,胃失和降之产后郁冒,以小柴胡汤扶正祛邪,和利枢机使阴阳和而郁冒停。肾精亏虚,头目失养所致虚劳目眩,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阳固精;肝肾俱虚,兼风湿外袭所致历节病头眩,以桂枝芍药知母汤调和阴阳,祛风除湿。两方均以桂枝汤为基础化裁,桂枝汤为调和阴阳第一方,外感用之能祛邪调营卫,内伤用之可补虚和阴阳。三者虽为因虚(或兼外邪内袭)所致的眩晕,但均未使用补肝肾、养气血之品,而是选用调和之剂,使阴阳和,气血旺,正得以扶,虛得以补,邪得以祛而眩晕自止。3 《金匮要略》眩晕理论对后世临床的指导意义
《金匮》中对眩晕的论述未独立成篇,而是分散在各篇章中,共涉及经文22条,方剂15首(含附方3首),分别从痰饮内阻、风湿上犯、阴阳两虚、血虚津亏、上焦阳虚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拟定相应组方。仲景对痰饮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视,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为中医临床治疗眩晕留下了宝贵经验。
3.1 《金匮要略》对古代医家论治眩晕的影响
3.1.1 隋唐时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痰结实候》[2]117云:“此由痰水积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