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423189
基于数据挖掘的平乐正骨应用三七的临床量效关系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10期
     中期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用药以“和”为主,活血接骨。经初期的治疗,疼痛稍缓,但气血未完全恢复,瘀血肿痛减而未尽,如骤进滋补,必有留瘀之弊,续予攻瘀,又恐伤正。后期因久病而虚, 影响骨折的愈合。又因卧床或固定,常引起气血停滞,关节不利。故用药以“补”为主,佐以化瘀。若只活解气血, 通利关节,关节虽通,但气血不足而必复滞。或只重补气血则愈补愈滞,故应通中兼补辨证而治,方能取得好的疗效[9]。从分析结果来看,当患者处于跌打损伤中、后期时,三七的临床最常用剂量为10g;当患者有瘀血肿痛表现时,三七最常用剂量为10g和22g,这说明在发挥三七活血化瘀功效时应用的是中、大剂量。这些规则也得到部分现代实验研究的佐证。另外,张仁锡《药性蒙求》中三七记载:“味甘苦同人参,故并称曰参三七,去瘀损,止吐衄,补而不峻。”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也强调三七是一个补气血的药。在云贵川一带,很多产妇在产后用三七来蒸蛋或蒸鸡,有利于产妇气血亏虚的恢复,发挥补气血的功效。虽然《中药学》和《中国药典》并未收载三七关于“补”的功效,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所含皂苷与人参皂苷类似,在一定程度说明了三七补益的功效[10]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