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50972
乌头霜霉病传播机制初步研究(4)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11期
     在对乌头病叶正面和背面比对后发现,孢子囊和孢囊梗基本只产生于叶背,叶正面基本观察不到,其原因可能是叶背上气孔较多,而病原菌主要是以通过气孔等孔隙侵入寄主进行循环传播侵害。对采集的不同种源地乌头种苗石蜡切片显微观察发现,在乌头根中未发现卵孢子,且根组织结构正常,说明乌头种根中未携带病原菌。对于实验田中房石镇、大坝乡种源乌头幼苗发病率较高的情况,初步认为可能是由于采集种根时根际土中带有病原菌卵孢子,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后,春天温度适宜时开始萌发侵染乌头[14]。

    据调查,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在15~20 ℃时迅速生长繁殖,在此温度下霜霉病传播较快[15]。并且,孢子囊的产生与萌发都需要一定的湿度条件[16]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6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