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51544
疏肝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6例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11期
     【摘 要】 目的: 观察疏肝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中医证候及痛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共有91例,以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45)予以西藥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n=46)予以疏肝逐瘀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程度评分、子宫体积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胸胁胀痛积分、痛经程度评分及子宫体积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逐瘀汤可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痛经程度及相关症状,缩小子宫体积,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疏肝逐瘀汤;中医证候积分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1-0092-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好发于生育年龄患者的妇科疾病,其特点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于子宫内膜以外的区域而形成的的异位症状,主要病理症状为随着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出血,且会在子宫内形成结节、包块等,影响患者生殖系统健康[1]。有资料显示,约有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继发性痛经现象,进而导致下腹不适、肛门坠胀等一系列症状[2]。目前临床上常以保守治疗为主,西医多以激素类药物来控制临床症状及痛经情况,随着中医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确切[3]。笔者采用中药疏肝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旨在分析对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共45例,年龄范围24~37岁,平均年龄(32.66±4.18)岁;已婚25例,未婚20例;病程3~14月,平均(8.66±2.05)月。研究组46例,年龄范围25~36岁,平均年龄(33.08±4.22)岁;已婚26例,未婚20例;病程3~15月,平均(8.78±2.33)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

    患者在月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进行性痛经加重;②B超检查发现子宫、子宫峡部等附件内有未触及的痛性包块结节;③在月经前后附件内的包块结节体积明显变化;所有患者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中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伴有继发性痛经;未绝经且月经周期规律患者;患者依从性良好且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处于围绝经期的患者;患有原发性痛经;合并子宫肿瘤及妇科炎症;药物禁忌患者;哺乳期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予以治疗,予米非司酮(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25mg,口服治疗,1次/d,连续给药3个月。研究组采用疏肝逐瘀汤治疗,药用:白芥子9g,小茴香9g,柴胡3g,白芍15g,延胡索5g,黄芩5g,五灵脂6g,川芎15g,徐长卿5g,炙甘草3g,当归15g,郁金6g,吴茱萸6g。水煎每日分两次服用,每次服用100mL,饭后服用,于经前7d开始服用(经前1周前服用即可),经期停用,治疗3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经期小腹胀痛:无疼痛计0分;轻微疼痛,尚可忍受计2分;胀痛明显,不可按压计为4分;疼痛严重,不可忍受计为6分。腰骶酸痛及胸胁胀痛:无不适症状计0分;轻微不适计1分;疼痛明显计2分;严重疼痛且持续出现计3分。②痛经程度评分:基础分:患者在月经前中后出现下腹胀痛得5分。累计积分:下腹痛每超过1d得0.5分;下腹轻微痛得1分,明显疼痛得2分,严重疼痛得3分;出现恶心呕吐、面苍白或大便次数增多得0.5分[4]。③子宫体积:在治疗前后使用超声检查患者的子宫体积情况。④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5]。治愈:痛经、下腹痛等已痊愈,附件检查无结节包块;显效:痛经及中医证候等症状明显减轻,包块及结节等明显缩小;有效:痛经等症状已减轻,但有复发情况,可以忍受;无效: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查,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胸胁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痛经程度评分、子宫体积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痛经评分、子宫体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痛经评分、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例轻微恶心呕吐,经休息1h后自行恢复,研究组并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tp://www.100md.com(元媛 袁亚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