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1)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MBI)指数及Fug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MBI评分和FMA评分均较高,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对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中药熏蒸;夹脊;督脉;电针;脊髓损伤
【中图分类号】R826.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98-03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入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临床上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的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但长时间服用可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恶心等各种不良反应。而中医多以中药熏蒸、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可通过针刺,刺激患者的穴位,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的康复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干预,旨在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2例脊髓损伤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67±11.02)岁;病程0.2~1.5年,平均病程(0.91±0.21)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2.96±10.84)歲;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0.94±0.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脊髓损伤西医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相关标准: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瘀阻脉络证。主症:四肢痿软,麻木不仁;次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舌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以及西医诊断标准;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肾等疾病患者;②哺乳期或是妊娠的妇女;③不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呼吸、排痰训练、平衡训练等。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组成:川牛膝、伸筋草、威灵仙、秦艽、艾叶各30g,羌活、赤芍、川乌、草乌活、野木瓜、独活各20g,没药、补骨脂、桂枝、红花、乳香各10g。选择大连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Z-88Ⅰ型熏蒸治疗仪将上述材料予以布袋包裹放于中药煮蒸器中煎煮,患者坐于中药熏蒸仪器里进行熏蒸,时长为20min,1次/d,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选择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患者取俯卧位,先对穴位做常规消毒,取T6-T11夹脊穴位,加以督脉大椎穴和命门穴;下肢取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如有小便失禁者加取肾俞、会阳。用26~28号毫针给予针刺,直刺督脉穴0.5寸。使用长城KWD-808I电针仪将针柄对接在导线上,同一个组的导线连接在两侧的夹脊穴,使其正极在上,负极在下;同时将大椎穴连在正极,命门穴连在负极,输出频率选择100Hz,波形选择密波,输出的强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度。下肢腧穴直刺1.0~1.5寸,同一组的导线与同侧腧穴上下进行连接,输出频率选择1~2Hz,波形选择疏波,输出的强度以患者双下肢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为宜,输出的强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度。并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①使用Fug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4]评定患者躯体运动能力,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满分分别为66分、34分;<50分表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表示明显运动障碍;85~94分表示中度运动障碍;96~100分表示轻度运动障碍。②采用改良Barthel(MBI)[5]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其中共包括10个部分:进餐、洗澡、如厕等,共100分,≤40分,全部需他人照护;60~41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61~99分,少部分需他人照护;100分则表无需他人照护。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评估上述指标。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治愈为脊髓压迫、断裂解除,脊髓感觉及运动障碍消失或基本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为脊髓压迫解除,症状基本消失,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为脊髓继续受压迫,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A及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http://www.100md.com(宋广鹏)
【关键词】 中药熏蒸;夹脊;督脉;电针;脊髓损伤
【中图分类号】R826.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098-03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入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临床上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的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但长时间服用可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恶心等各种不良反应。而中医多以中药熏蒸、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可通过针刺,刺激患者的穴位,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的康复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干预,旨在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2例脊髓损伤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67±11.02)岁;病程0.2~1.5年,平均病程(0.91±0.21)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2.96±10.84)歲;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0.94±0.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脊髓损伤西医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相关标准: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瘀阻脉络证。主症:四肢痿软,麻木不仁;次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舌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以及西医诊断标准;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肾等疾病患者;②哺乳期或是妊娠的妇女;③不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呼吸、排痰训练、平衡训练等。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组成:川牛膝、伸筋草、威灵仙、秦艽、艾叶各30g,羌活、赤芍、川乌、草乌活、野木瓜、独活各20g,没药、补骨脂、桂枝、红花、乳香各10g。选择大连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Z-88Ⅰ型熏蒸治疗仪将上述材料予以布袋包裹放于中药煮蒸器中煎煮,患者坐于中药熏蒸仪器里进行熏蒸,时长为20min,1次/d,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选择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患者取俯卧位,先对穴位做常规消毒,取T6-T11夹脊穴位,加以督脉大椎穴和命门穴;下肢取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如有小便失禁者加取肾俞、会阳。用26~28号毫针给予针刺,直刺督脉穴0.5寸。使用长城KWD-808I电针仪将针柄对接在导线上,同一个组的导线连接在两侧的夹脊穴,使其正极在上,负极在下;同时将大椎穴连在正极,命门穴连在负极,输出频率选择100Hz,波形选择密波,输出的强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度。下肢腧穴直刺1.0~1.5寸,同一组的导线与同侧腧穴上下进行连接,输出频率选择1~2Hz,波形选择疏波,输出的强度以患者双下肢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为宜,输出的强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度。并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①使用Fug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4]评定患者躯体运动能力,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满分分别为66分、34分;<50分表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表示明显运动障碍;85~94分表示中度运动障碍;96~100分表示轻度运动障碍。②采用改良Barthel(MBI)[5]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其中共包括10个部分:进餐、洗澡、如厕等,共100分,≤40分,全部需他人照护;60~41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61~99分,少部分需他人照护;100分则表无需他人照护。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评估上述指标。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治愈为脊髓压迫、断裂解除,脊髓感觉及运动障碍消失或基本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为脊髓压迫解除,症状基本消失,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为脊髓继续受压迫,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A及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http://www.100md.com(宋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