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2007
编号:13846326
中药外治法治疗四肢骨折肿痛的研究概况(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07
     1.2 中医概述 传统中医认为,骨伤而经脉受损,血离经络,气血不畅,津渗于外,汇于皮肤腠理之间,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瘀聚则胀,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伤肿,气伤痛,气血俱损故为肿为痛。”《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跌打損伤之证,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地。”“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破肉伤困,每致亡血过多。”《杂病源流犀烛》言:“跌扑闪挫,卒然身受,气血俱伤也。”《普济方·折伤门》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故病理为气滞血瘀。

    2 中药外治法的理论基础及优势

    2.1 中药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中药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相比口服全身给药,中药外治法采用具有疗效的药物刺激穴位、皮肤、经络等部位以达到防治疾患目的,经过长久地发展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手段。外治之法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说。清代“外治之宗”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可见中医的外治之理亦是内治之理,其病因病机、辨证用药皆相同,仅给药方法、吸收途径存异。外治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局部(直接治疗患处)作用与整体(调节全身气机)作用两个方面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