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非血管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专家简介
血小板活化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不但是在斑块破裂的急性期,而且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长期过程中均需抗血小板治疗,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贯穿冠心病治疗的始终。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类,即水杨酸类、噻吩吡啶类和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ACS急性期和长期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仍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为主,高危或PCI患者,可能联合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
阿司匹林
为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治疗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效果的最有力证据来自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内环氧化酶-1防治血栓烷A2的形成,进而阻断血小板聚集。这种血小板抑制是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获益的可能机制,因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期作用完全展现出来,并且在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阿司匹林还可能有其他作用机制,例如抗炎作用,但是小剂量对ACS可能无效。
剂量:通过分析195个随机试验荟萃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临床表现,ACS患者的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比例达22%。间接比较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每日75~150 mg)的比例效应显示,每日75~150 mg的血管事件比数比减少的幅度相当。与较大剂量相比,每日使用75 mg阿司匹林的获益比例至少降低一半,因此优先选择75~162 mg的阿司匹林作为维持剂量。根据较早的随机试验方案和临床经验,阿司匹林的初始剂量为162~325 mg。虽然有些试验使用肠溶阿司匹林作为初始剂量,但是使用非肠溶配方吸收更快。已经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当继续使用。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1~2年。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布洛芬
与阿司匹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应当建议患者使用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或口服即刻释放型阿司匹林后30 min内,或口服阿司匹林后8 h使用布洛芬,避免可能影响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