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3740
别让烦躁和焦虑坏了你的“胆”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健身科学》 2007年第2期
     别让烦躁和焦虑坏了你的“胆”

    周 虹

    胆囊炎与胆石症属于中医的“胆胀”范畴。病因分为内因(正气虚)外因(邪气实)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一是性格过度压抑或过度暴躁,再加上饮食偏嗜、多食油腻厚味及社会压力等外因的作用,就容易导致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外郁蕴热而成“胆胀”。

    胆囊炎或者胆石症看起来是局部病变,实际上这种疾病应该说是一种整体状态下的局部病变。

    中医认为,情绪的过度压抑和过度亢奋均属神志不畅,而两种极端的性格都可导致胆囊炎或者胆石症。总体看来这是一种心身疾病,情绪不好后心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生理。中医理论认为肝和胆是互为表里的,胆的功能要通过肝脏的功能来体现,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同样就会影响到胆汁的排泄和分泌功能。

    胆汁是帮助消化的,胆汁正常的时候应该从胆囊排出来,排到肠子里帮助消化,尤其是消化脂肪类物质。导致胆的病变除了情志以外,就是肝气疏泄太过或者不及,此外还和饮食有关,比如吃得过于油腻,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胆囊病变。另外还和外感湿邪有关系。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和焦虑显得十分重要、中医心身医学根据胆囊炎患者的性格脾气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类型:过度暴躁的人大多数属于阳刚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满、胃胀胃痛、腹胀、烦躁失眠、头晕头痛、口苦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这类病人性情急躁、易怒,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言高亢、心情不易平静等特点。

    中医辨证属于阴虚肝旺、血瘀痰阻,治疗应柔肝养阴、活血化痰。过度压抑的病人大多数属于阴柔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痛、胃胀胃痛、腹痛、大便不畅、喜热饮、舌红、苔白、脉弦。这类患者性情温柔,忍耐性强,易怒而不敢言,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瘀湿阻,治疗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

    采用中药及心理疗法,强调在消炎利胆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只要坚持用药同时调整心态和情绪,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情绪不好影响体质

    韩振奎

    人们大多有这种感觉,当情绪不好时,往往吃过饭后也不容易消化,出现返胃、腹胀等“犯饱”现象。这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抑郁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较长时间处在抑郁中的人,中枢神经系统指令传导受阻,胃中消化液分泌大量减少。缺少消化液对胃壁的刺激,空腹与进食这种生理反应已不再是必然,故食量锐减。勉强进食,特别是进食较为丰富的营养食物,会出现胃中胀满,滑肠腹泻,这便使那些营养素“穿肠而过”而所获甚少。由于消化液减少,缺少消化酶对营养素的分解化合,虽不发生腹泻亦难使营养素在体内“建功立业”。另外,由此产生的体内营养素缺乏,会发生种种生理不适,而这些生理不适,又会加重其心理不适,使抑郁更为严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忿懑可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忿懑发怒者,会使体内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胃中消化液分泌过多,超过生理所需。多余的胃液较长时期侵蚀胃粘膜,会引起左上腹灼热难熬,影响进食,还为胃及十二指肠种下祸根。当胃中因消化液过多引起炎症或溃疡后,消化液对胃粘膜的刺激症状加重,进食就更少,体内营养素缺乏就更为严重,从而发生恶性循环。
, http://www.100md.com
    紧张使内脏器官疲劳。在紧张状态下生活的人,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这种加大负荷的机体本身就必须消耗大量的氧和营养素,何况处于紧张状态下的人体各脏腑器官。特别是全身肌肉的消耗,在比平时多出1—2倍营养素和氧的同时,又会产生比平时多得多的废物。而要排除这些废物,内脏器官在加紧工作的同时,又必须消耗氧和营养素,造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内脏器官疲劳,削弱了内脏器官的消化吸收能力。

    所以经常有负性情绪的人,身体常受到这三种恶性循环的侵害。尽管有的人尚能进食一些高营养素的食物,但终因消化吸收利用有限,难以获得健康的体质。所以只有保持良好情绪,才有利于体内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才是健康之道。

    马季离世敲响心脑血管疾病的警钟

    12月20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身亡,初步判定死亡原因为心脏骤停。此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猝死”,这个可怕的字眼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 百拇医药
    随着严冬的来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也到来了。在家庭中常见且情况严重的,恐怕非急性心肌梗塞莫属,它来势汹汹,死亡率高。据统计,急性心梗死亡的病人中,有1/2甚至是2/3在到达医院前就已死亡。对于“猝死”这个可怕的杀手,家庭保健报记者采访了国内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李学奇教授。

    据李教授介绍,“猝死”,是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发作之急往往来不及救治。猝死中有80%以上是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猝死,这种猝死只有1/3的人群会出现异常先兆,而绝大多数的猝死者都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没了”的无任何征兆的猝死。据统计,即使是在有良好的急救条件下,挽救猝死者生命的几率也仅仅是50%。

    那么冬季为什么容易发生心梗猝死呢?隆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茶酚胺分泌增多,可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急性心梗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发病率显著增高,这期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 http://www.100md.com
    相关链接:对老年朋友的一些忠告

    退休更比在职忙——马季的猝死与他常年的操劳、身心疲惫有关。马季曾披露自己的退休生活:“说起我退了休,其实压根就没退!日程安排得非常满。”他每天从早晨7时起床,到晚上11点睡觉,除了忙于传帮带,有时还要外出讲课。他和许多退休老人一样,退休后倒比在岗时更操劳。如此,他那已有17年病史的心脏病怎会不继续发展?在疏于检查的情况下,给他来个突然袭击也就不奇怪了。

    人们应吸取的教训是:

    ▲ 老人退休后主要是休闲养生,不宜过度的操劳;

    ▲ 天气多变时适时加减衣物;

    ▲ 定期检查身体,有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压等症状人群尤为注意;

    ▲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 人人树立预防观念,提高保健意识。

    提早预防: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著名心脑血管病研究专家。他提醒大家说:尽管心脑血管病是头号杀手,但如果积极开展预防,每年可挽救600万人的生命!特别在气温低下的季节,心脑血管疾病极易爆发,因此,建议中老年人服用一些具有预防功能的药物。, http://www.100md.com(周 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