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海、鸣天鼓”怎么做?
读者尤尚志来信问:2007年第12期第4页洪昭光教授讲:苏东坡“苏沈良方”中有“八段锦”的养生法,“展起盘腿而坐,先叩齿、搅海、鸣鼓各数十次……”请问:搅海、鸣鼓这两个动作怎样做?
鸣天鼓:用手掌心压住外耳廓盖住耳孔,十指按抱后脑,将食指贴在中指上,然后有节奏地用食指尖弹向枕骨凹陷处。每次左右手各弹50下,早晚各一次。此谓“鸣天鼓”,对肾亏引起的眩晕、耳鸣、健忘、思维能力减退等症有一定的疗效。祖国医学《寿世青编》中关于肾亏说道:“将两手掌握掩两耳窍,先以第二指压巾指弹脑后骨上,左右各50次。”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而肾又是“先天之本”,历代医学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耳朵上的保健之功,如《外台秘要》中记载道:“清晨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换两耳举,又引鬓发即流通。”
赤龙搅海:隋唐时期,养生有“咽津法”,后世称其为“赤龙搅海”。即在晨起,或三餐前、临睡时。盘腿而坐(卧位、站立亦可),两目微闭,静养1~2分钟。然后,将舌伸出齿外(唇内),由左向右、由上到下,顺时针搅动36圈,再逆时针搅动36圈,使唾液盈口,鼓漱36次,把唾液分三小口咽下。并用意念将唾液送至丹田(脐下3寸处)。
古人称唾液为神水、灵液、琼浆、玉醴等,颇受医家和养生学家重视,认为“赤龙搅海”聚清津而咽之,可润五脏、悦肌肤,使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令人寿而不老。明代龚居中在其《红炉点雪》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
现代医学表明,唾液由肋腺、颔下腺、舌下腺和小涎腺分泌。其中含有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淀粉酶、溶菌酶、激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清洁口腔、润泽黏膜、帮助消化、中和胃酸、修复胃黏膜及杀菌、降血糖、抗癌、抗衰老等作用。又因舌神经紧连大脑,经常转动舌头,可刺激大脑。防止脑萎缩,有益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http://www.100md.com(默 知)
鸣天鼓:用手掌心压住外耳廓盖住耳孔,十指按抱后脑,将食指贴在中指上,然后有节奏地用食指尖弹向枕骨凹陷处。每次左右手各弹50下,早晚各一次。此谓“鸣天鼓”,对肾亏引起的眩晕、耳鸣、健忘、思维能力减退等症有一定的疗效。祖国医学《寿世青编》中关于肾亏说道:“将两手掌握掩两耳窍,先以第二指压巾指弹脑后骨上,左右各50次。”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而肾又是“先天之本”,历代医学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耳朵上的保健之功,如《外台秘要》中记载道:“清晨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换两耳举,又引鬓发即流通。”
赤龙搅海:隋唐时期,养生有“咽津法”,后世称其为“赤龙搅海”。即在晨起,或三餐前、临睡时。盘腿而坐(卧位、站立亦可),两目微闭,静养1~2分钟。然后,将舌伸出齿外(唇内),由左向右、由上到下,顺时针搅动36圈,再逆时针搅动36圈,使唾液盈口,鼓漱36次,把唾液分三小口咽下。并用意念将唾液送至丹田(脐下3寸处)。
古人称唾液为神水、灵液、琼浆、玉醴等,颇受医家和养生学家重视,认为“赤龙搅海”聚清津而咽之,可润五脏、悦肌肤,使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令人寿而不老。明代龚居中在其《红炉点雪》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
现代医学表明,唾液由肋腺、颔下腺、舌下腺和小涎腺分泌。其中含有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淀粉酶、溶菌酶、激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清洁口腔、润泽黏膜、帮助消化、中和胃酸、修复胃黏膜及杀菌、降血糖、抗癌、抗衰老等作用。又因舌神经紧连大脑,经常转动舌头,可刺激大脑。防止脑萎缩,有益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http://www.100md.com(默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