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摄精神 以保健康
调摄精神以保健康,(一)身心俱健才是真正的健康人,(二)健康的人才有良性的感觉,1.善良的人就有幸福感,2.淡泊的人就有满足感,3.相信自己的人就有自信感,4.能看到成绩的人就有成就感,5.乐观的人就有活力感
健康不仅指只是身体健康,而且还包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的是精神健康,精神健康贵在调养,它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以保持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古人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神强则健,神弱则病。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健康标志之一。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心理因素能成为致病原。因此精神因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身心俱健才是真正的健康人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恬淡虚无,才能宁静平和,才不招致各种疾病。历史上的百岁寿星都得益于心理健康。《内经》总结百岁长寿经验时指出,他们所“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主要是因为他们“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主张“不动心”、“寡欲”以养生。唐代大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七十岁时写下巨著《备急千金要方》。由于他一生淡泊名利,精神乐观,品德高尚,所以寿至101岁。明朝李师贤一生乐善好施,胸襟坦荡,心境清静,寿至103岁。在精神健康方面,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堪称楷模,他老人家一生坎坎坷坷,却始终能泰然处之,最终颐享天年。
不良的精神因素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疾病。这样的事例,古今均有,不胜枚举,《晋书·乐广传》记载了“杯弓蛇影”的故事,有个叫陈留的人晚上在灯光下喝酒,喝酒时没太注意,喝过后将墙上挂着的弓映在杯子里的影子误认为是蛇,总觉肚内有条蛇在动,结果得了心痛病。后经再次验证是弓的影子,他的心痛病不治则愈。再如,有一次我们办公室的刘主任陪客人吃饭,客人尝了几道海鲜后,坐立不安起来。客人自言自语地说:“前几年因吃过几只蟹后,差点因蟹过敏而送掉性命。现在一碰到海鲜身上就发痒,还好我带着抗过敏的药呢。”他掏出药,服了两片。刘主任见客人食物过敏,也疑窦丛生起来,生怕自己也过敏出丑。他小心翼翼地陪着客人吃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