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调息法
(接上期)
二、调息之洁解析
1、要求:以视鼻端,自数出人息,至人之息以踵。
就是凝神于鼻端前方寸的虚空处。具体就是两眼垂帘,微闭,但不全闭,眼中留一线光,到眼前一片朦胧模糊虚白的效果为度,视的部位是在鼻子前约一寸左右的地方,看这个地方朦胧模糊虚白一片。要注意,眼皮要松弛,不要刻意半睁。古人一词用得很好:“两目垂帘”,就是眼皮像帘子一样,自然垂下而又不闭合,这样就能眼皮松弛,而不感觉到眼皮发紧、累。然后再数自己的出入之息。这里用数,实质就是意守呼吸,你可以数次数,也可以不守,意即心,意不离于息,浑然而随,就是心息相依。
很多人人坐以后,眼睛一闭,就是一片黑,在黑暗中神气自然昏暗,久之,就容易神志昏沉,容易不知觉中入睡了。是入睡而不是人定。静坐入睡,神昏气暗,是静坐的练功大忌。睡中神昏,定中神清宁,这是区别。故留一线光,能适当刺激眼睛,与神志,不易出现昏睡的误区。
, 百拇医药
“踵”是指脚跟。但这里不能理解为人的呼吸是到脚跟的。“踵”,在这里应是“根”的意思。也就是现在人说的息息归根。根是哪呢?有人认为是淫根,有人认为是下丹田,也有人认为是山根(祖窍),其实,这里应该是“气穴”,即道家说的命门。在命门穴与肚脐(神阙穴)的连线的离前三分,离后七分的那个点上。是让绵绵之息,息息归于命门。
2、调息方法
【1】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务令调适。
功法本身,对练功的时间没有限制,任何休息的时候,均可放松下来行功。但最好每天的时间有个固定。如你定在中午及晚上的时间,那么在无特殊情况下,最好每天在这个时间坚持训练。
随便而坐,说明了坐姿没有特殊的要求,不一定要盘坐,自然坐好就行。但一定要,身体端直,解衣宽带,经络就顺畅,气血就能自然顺畅的流通。“形正则气顺”。但形不但正,还要保证身体的放松。身体松不下来,一则容易疲劳,坐不长久,二则会导致呼吸与意识都松不下来。就会造成身体的紧张感,周身的气血一下不能顺畅的流通,甚至会因为一些部位出现酸胀而引起局部的气滞现象。所以后面说了“务令调适”。就是要让你坐下来后,不要急于用功,先让身体松弛下来,呼吸和缓下来,心情安静下来,全身都处在一种放松舒适的怡然状态。这时再开始练功。
, 百拇医药
【2】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咽下。
口中舌搅数遍,古人也称为“赤龙搅海”,就是让舌头搅下颚处,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此处古人称为华池。搅动数次以后,然后微微张口,想着全身的病浊之气从口中微微呵出,呵的时候要轻,要自然,不要出声,以耳中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为度。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是面向东方练功,就转向非东方的方面呵浊。为什么呢?一般人练功,都是向东方呼吸吐纳,采清气,也许是为了保证东方之气的“清洁”吧。每次呵浊之后,鼻中微微吸气(纳之),同样是以听不到声音为度。次数可以是三次五次,或是一二次。以口中感觉清淡无味甚至微微发甜之时为止。建议每次练功前最好漱一次口,使口中保持清淡,利于人静。练功中,有津液产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时,要注意感觉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觉。这对培养元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著,两目微微闭合,令意念朦胧。
, 百拇医药
叩齿,就是上下牙互相敲击。数通,就是数遍。一般是以三十六次为准。舌头抵住上齿龈,即上牙后有一排似牙印的凹陷处。这里要注意,抵住要自然,要松,不要用力去顶。唇齿相着,是说上下牙自然闭合,上下唇自然闭合,但不要用力咬紧牙关。这里的顺序是,赤龙搅海后,静候几分钟,口中津液满后,分三口下咽,然后叩齿36。再舌顶上颚观照玄膺。口中津液满后,随时下咽。然后是两目垂帘,观鼻前虚空朦胧之白。接下来就人手调息了。
【4】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而出,或数息而入,从一数至十,从十数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
这里主要是讲调息的方法。就是前面的叩齿咽津垂帘等完成以后,就开始调和呼吸。这里主要要做到呼吸不喘不粗,缓、细、匀、长。开始数呼吸的次数,从一至百或至千。一呼一吸为一息。你可以只注意呼气,而不管吸气,也可以只注意吸气,而不管呼气。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次数上,以免心气散乱。直到心息相依、杂念不生的时候,就停下不数,任其自然而人静定。
, 百拇医药
功法中提到的“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就是要让心中只有数息一念,勿生杂念。但很多人看到这里,把数呼吸的次数当成重点,这是不正确的理解。数呼吸,实质是让你心不生杂念,让心停在观息上。就是观照自己的呼吸,细细去品味呼吸出入绵绵之意境。而不是担心数字有没有数错数漏。数数是为了一心不乱,并不是功法要求之核心。故而在心息相依之时,要放弃不数,只是观息绵绵之境。在绵绵之息相中,其实身心已经大静下来,已经进入了深层次的入静状态。这里强调在此阶段中,“坐久愈妙”,以久坐,寂然灵灵之中,随意而无心的去观照静中的一切意境。境自心动,我心不染不随,只有空明。像静水一潭一样。如此心息相抱,则可返入先天虚无大定之态。
【5】如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
这里强调的是练完功后(这个功法中没有提到收功,只是调息到要停功之时。)不要突然动作,不要快速的起身。要慢慢的将手脚舒展开来,最好加上一些轻缓的按摩拍打之类的。等慢慢活动开了,再起身。若突然起身,可能容易引起气冲,一些贫血的,可能会有头晕眼花等现象。
, 百拇医药
还有就是要勤于习练。这其实是每个功法的要求。练功不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收效甚微。
【6】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音,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涩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人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电。
呼吸的四相:
风相:耳朵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似呼呼风声,为风相。守息守此风相,则气不能凝,使气散无功。
喘相:虽然呼吸无声,但鼻中似乎阻塞不畅,或是刻意为不出声而强制压低呼吸,使其无声,这样呼吸同样憋闷不畅,或是呼吸始终感觉上气不接下气,这都属于喘相。守住喘相则使气淤结不畅,容易造成憋闷气喘。
气相:虽然呼吸不喘不滞,往来也很顺畅,耳中也听不到声音。但呼吸一来一往,非常“清楚明显”,这就是气相,守此气相,使人不能真正放松,徒劳无功。
息相:呼吸无声往来顺畅,呼吸如游丝一般,绵绵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与气息亦是绵绵细长,神息绵绵相抱,这就是息相。
前三种相,都不是调息要达到的状态,调息要达到的是息相。但一开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达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种相的一种或几种。如何处理呢?练功者首先要明白,这三相在练功人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调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三种非功态的呼吸状态逐步训练,直到调节到息相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处在息相上,这是做不到的。这样虽然绵绵细长也没有声音,但是是故意压制造成的,实质就是喘相。(2)息相是在不断的守息中,由量变产生质变,心息不断归一,是自然演变而成的息相。所以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观息法。(完), 百拇医药(巴 山)
二、调息之洁解析
1、要求:以视鼻端,自数出人息,至人之息以踵。
就是凝神于鼻端前方寸的虚空处。具体就是两眼垂帘,微闭,但不全闭,眼中留一线光,到眼前一片朦胧模糊虚白的效果为度,视的部位是在鼻子前约一寸左右的地方,看这个地方朦胧模糊虚白一片。要注意,眼皮要松弛,不要刻意半睁。古人一词用得很好:“两目垂帘”,就是眼皮像帘子一样,自然垂下而又不闭合,这样就能眼皮松弛,而不感觉到眼皮发紧、累。然后再数自己的出入之息。这里用数,实质就是意守呼吸,你可以数次数,也可以不守,意即心,意不离于息,浑然而随,就是心息相依。
很多人人坐以后,眼睛一闭,就是一片黑,在黑暗中神气自然昏暗,久之,就容易神志昏沉,容易不知觉中入睡了。是入睡而不是人定。静坐入睡,神昏气暗,是静坐的练功大忌。睡中神昏,定中神清宁,这是区别。故留一线光,能适当刺激眼睛,与神志,不易出现昏睡的误区。
, 百拇医药
“踵”是指脚跟。但这里不能理解为人的呼吸是到脚跟的。“踵”,在这里应是“根”的意思。也就是现在人说的息息归根。根是哪呢?有人认为是淫根,有人认为是下丹田,也有人认为是山根(祖窍),其实,这里应该是“气穴”,即道家说的命门。在命门穴与肚脐(神阙穴)的连线的离前三分,离后七分的那个点上。是让绵绵之息,息息归于命门。
2、调息方法
【1】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务令调适。
功法本身,对练功的时间没有限制,任何休息的时候,均可放松下来行功。但最好每天的时间有个固定。如你定在中午及晚上的时间,那么在无特殊情况下,最好每天在这个时间坚持训练。
随便而坐,说明了坐姿没有特殊的要求,不一定要盘坐,自然坐好就行。但一定要,身体端直,解衣宽带,经络就顺畅,气血就能自然顺畅的流通。“形正则气顺”。但形不但正,还要保证身体的放松。身体松不下来,一则容易疲劳,坐不长久,二则会导致呼吸与意识都松不下来。就会造成身体的紧张感,周身的气血一下不能顺畅的流通,甚至会因为一些部位出现酸胀而引起局部的气滞现象。所以后面说了“务令调适”。就是要让你坐下来后,不要急于用功,先让身体松弛下来,呼吸和缓下来,心情安静下来,全身都处在一种放松舒适的怡然状态。这时再开始练功。
, 百拇医药
【2】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咽下。
口中舌搅数遍,古人也称为“赤龙搅海”,就是让舌头搅下颚处,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此处古人称为华池。搅动数次以后,然后微微张口,想着全身的病浊之气从口中微微呵出,呵的时候要轻,要自然,不要出声,以耳中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为度。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是面向东方练功,就转向非东方的方面呵浊。为什么呢?一般人练功,都是向东方呼吸吐纳,采清气,也许是为了保证东方之气的“清洁”吧。每次呵浊之后,鼻中微微吸气(纳之),同样是以听不到声音为度。次数可以是三次五次,或是一二次。以口中感觉清淡无味甚至微微发甜之时为止。建议每次练功前最好漱一次口,使口中保持清淡,利于人静。练功中,有津液产生,一定不要吐掉,要分口下咽。下咽时,要注意感觉咽下后,其流入下丹田的感觉。这对培养元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著,两目微微闭合,令意念朦胧。
, 百拇医药
叩齿,就是上下牙互相敲击。数通,就是数遍。一般是以三十六次为准。舌头抵住上齿龈,即上牙后有一排似牙印的凹陷处。这里要注意,抵住要自然,要松,不要用力去顶。唇齿相着,是说上下牙自然闭合,上下唇自然闭合,但不要用力咬紧牙关。这里的顺序是,赤龙搅海后,静候几分钟,口中津液满后,分三口下咽,然后叩齿36。再舌顶上颚观照玄膺。口中津液满后,随时下咽。然后是两目垂帘,观鼻前虚空朦胧之白。接下来就人手调息了。
【4】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而出,或数息而入,从一数至十,从十数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
这里主要是讲调息的方法。就是前面的叩齿咽津垂帘等完成以后,就开始调和呼吸。这里主要要做到呼吸不喘不粗,缓、细、匀、长。开始数呼吸的次数,从一至百或至千。一呼一吸为一息。你可以只注意呼气,而不管吸气,也可以只注意吸气,而不管呼气。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次数上,以免心气散乱。直到心息相依、杂念不生的时候,就停下不数,任其自然而人静定。
, 百拇医药
功法中提到的“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就是要让心中只有数息一念,勿生杂念。但很多人看到这里,把数呼吸的次数当成重点,这是不正确的理解。数呼吸,实质是让你心不生杂念,让心停在观息上。就是观照自己的呼吸,细细去品味呼吸出入绵绵之意境。而不是担心数字有没有数错数漏。数数是为了一心不乱,并不是功法要求之核心。故而在心息相依之时,要放弃不数,只是观息绵绵之境。在绵绵之息相中,其实身心已经大静下来,已经进入了深层次的入静状态。这里强调在此阶段中,“坐久愈妙”,以久坐,寂然灵灵之中,随意而无心的去观照静中的一切意境。境自心动,我心不染不随,只有空明。像静水一潭一样。如此心息相抱,则可返入先天虚无大定之态。
【5】如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
这里强调的是练完功后(这个功法中没有提到收功,只是调息到要停功之时。)不要突然动作,不要快速的起身。要慢慢的将手脚舒展开来,最好加上一些轻缓的按摩拍打之类的。等慢慢活动开了,再起身。若突然起身,可能容易引起气冲,一些贫血的,可能会有头晕眼花等现象。
, 百拇医药
还有就是要勤于习练。这其实是每个功法的要求。练功不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收效甚微。
【6】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音,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涩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人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电。
呼吸的四相:
风相:耳朵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似呼呼风声,为风相。守息守此风相,则气不能凝,使气散无功。
喘相:虽然呼吸无声,但鼻中似乎阻塞不畅,或是刻意为不出声而强制压低呼吸,使其无声,这样呼吸同样憋闷不畅,或是呼吸始终感觉上气不接下气,这都属于喘相。守住喘相则使气淤结不畅,容易造成憋闷气喘。
气相:虽然呼吸不喘不滞,往来也很顺畅,耳中也听不到声音。但呼吸一来一往,非常“清楚明显”,这就是气相,守此气相,使人不能真正放松,徒劳无功。
息相:呼吸无声往来顺畅,呼吸如游丝一般,绵绵柔柔,似乎消失了,而又似乎存在,非常微弱,心神与气息亦是绵绵细长,神息绵绵相抱,这就是息相。
前三种相,都不是调息要达到的状态,调息要达到的是息相。但一开始入功,都不可能直接达到息相。一般都是前三种相的一种或几种。如何处理呢?练功者首先要明白,这三相在练功人手及初期都是正常的,调息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三种非功态的呼吸状态逐步训练,直到调节到息相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1)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处在息相上,这是做不到的。这样虽然绵绵细长也没有声音,但是是故意压制造成的,实质就是喘相。(2)息相是在不断的守息中,由量变产生质变,心息不断归一,是自然演变而成的息相。所以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观息法。(完), 百拇医药(巴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