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091545
学太极,重“师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身科学》 2011年第6期
     师德,顾名思义,是从师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本文所谈的是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

    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离不开传统武德及新时期的武德内容范畴。凡习武者无论是教拳的还是学拳的,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习武先习德,先学做人,后学拳术”。“武以德先”、“未曾习武先习德”、“短德者不得与之教”、“短德者不得与之学”。武德不是先天带来的,要靠后天教育才能成就,可见,武术教育工作者是首当其冲的武德传承人,上行下效,代代相传,武德也就成为武术文化的灵魂,成为武术事业的生命。因此,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尚师德者,“昌”。

    1、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陈氏十七世。陈长兴的曾孙。1928年应邀进京授拳,他以“挨上何处何处击”的绝技,令北京武术界叹服。但他的口头话是“我不中”,后来武术界给他送了个雅号“陈不中”。陈发科以“谦受益、满招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座右铭教育弟子。他本人极其谦虚,在他的引领下,陈氏太极拳发展成为陈式太极拳,并派生出杨、吴、孙、武式太极拳,成为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陈发科也被尊崇为“太极一人”。他桃李满天下,享誉全世界。
, http://www.100md.com
    2、冯志强,陈发科之弟子。他继承了先师的高超技艺和高尚武德,成为第一位将北京陈式太极拳传到国外的人。先后到美国、墨西哥、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国传授陈式太极拳,他高超的技艺战胜了外国的著名拳师,为国争了光,显示了新时期武德的荣耀。既弘扬了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又振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李承祥,(1995年)首届“中国武林百杰”;著名高级武术教练;国际级武术裁判;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少林派太祖门第六代传人。李老师从小习武,精通少林拳、太极拳、形意八卦、八极拳、螳螂拳、各种器械;推手、散打、搏击、擒拿等技艺。他身怀绝技而不露、身怀殊荣而不狂。他待人平和,谦卑虚己。他亲手创办的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教练员、裁判员和武术骨干,他们多次跟随李老师赴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传授太极拳,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大奖,为国家为民族争光。俱乐部也频频接待习武爱好者和国内外武术交流团体。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的武术代表团多次来访。他们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为的是寻求武术真谛,更重要的是仰慕李老师的高尚武德。李老师特别重视学生们的武德培养,他言传身教,从不含糊。他常常忙于接待友人,搞武术研究和写作,参加专家讲座,受邀主持赛事裁判工作等,但无论怎样忙都要坚持亲自给学员讲课,与学员一起练功,学生们都称赞他是崇德尚武的良师。还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一本有关太极拳知识的书出版后,有人发现该书中把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的名字漏掉了,而且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李承祥的名字列在编辑人员名单中。李老师得知后十分冷静,他说:“漏掉就漏掉了,无关大局。”他不追不问,还帮助出书人卖书,分文不取,并为买书者签名。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碧玉千刃,无欲则刚”。难怪呈祥武术俱乐部人气旺、事业兴,这都是李老师秉持师德的“正果”。
, 百拇医药
    以上三位老拳师,陈发科谦虚忠厚,致力于发展陈氏拳,结果真正实现了陈氏拳向陈式拳的转变,成为“太极一人”。冯志强,将北京陈式太极拳传入国外的第一人,并战胜外国拳师,为国争光。李承祥,将呈祥武术俱乐部办成了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交流中心,汇聚了国内外、海内外习武爱好者,都是因为他师德高尚。做人成功,事业必成功。

    二、背师德者,“亡”。

    笔者自幼酷爱武术,耳闻和目睹的老师也有几十位,其中贤能者居多。但也有少数所谓“大师”者,至今还是单枪匹马,自己在那里折腾,他们的特点是:

    1、口喊武德而不修。如抽烟、酗酒、赌博、戏色。

    2、功底不深而不学。过早离开师傅,成为“游侠”到处招兵买马,却无立足之地。

    3、敛财心切而不择。武德中有“五不传”即:“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可他们为了敛财,居然良莠不分,“拿钱办证”,一些心术不正,投机取巧者便当上了“XX员”,以他们的素质去教学生,能有高质量吗?
, http://www.100md.com
    更有甚者,几个有钱大款,集聚几个“大师”,办起了“武术学院”,什么散打、硬功、女警、保镖、武术影视培训样样俱全。打着某某“国家级教练”的旗号,声称从这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能有工作,如警卫、文秘、上武戏。月薪上万元。结果上当受骗的女孩子们,非但没学到真功夫,相反却走向堕落。一个女孩子控诉说:“我相信了万恶的武术学校,它毁了多少年轻人的心,断送了多少人之前途,……”她“一个人流落异乡,沿街乞讨”。(见《精武》2008.12文/辛瑶)

    笔者还亲见这样的后来者,刚刚学了三招五式,就自认为了不得,也当起了“老师”拉队伍,闹独立,为收敛钱财,不问品德,见一个收一个,结果被女色毁名,还惹起了家庭纠纷。艺不适人,德不服众,尽管苦心经营,终不为同道认可,至今难以立足。

    笔者十分崇拜那些已经为传承中华武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德高望重的先师们,十分钦佩正在为此殷殷真情、勤奋耕耘、继往开来的武术教育工作者们,当然也十分憎恶那些背离传统武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丑恶行径;更希望正在肩负中华武术传承重任的武术教育工作者们,担起共同的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崇德尚武精神,让中华武术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百拇医药(康淑云 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