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18186
山水养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健身科学》 2011年第9期
     走出钢筋水泥地,回到青山绿水间,于信仰和感动中,倾诉你的心情,放飞你的心灵。因为心灵比眼睛更需要一场旅行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在匆匆的岁月脚步中打量这个世界,其实我们忘了,当我们一直向外走、向外看的时候,我们一生的旅伴——心灵,正在慢慢变得黯淡无色。

    来一场养心之旅吧,将旅行的视角由外而内,让心灵成为下一次旅行的主角。

    ——编者

    国学与山水

    中国人对山水的态度和西方人截然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崇尚和欣赏,而西方人则是探查和征服。

    中国人游山水,绝少以 “征服”了某座高山而引以为傲。人们欣赏的是它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是“寻幽探胜”,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

    中国人欣赏山,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的生机,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在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的空间,使心灵桎梏得以解脱。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他们的态度是谦和的,是爱与诚服的。

    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和西方人不同。中国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到庄子的秋水篇,借河伯与海来比喻见识的大小等等。中国人游山玩水,是“玩味”的“玩”。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最高境界像苏东坡赤壁赋的玩法,由“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想象到自己可以“羽化而登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