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而现代社会,人们则更加注重重阳节的新内涵,那就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两千多年来,重阳节早已不是简单的自然时令,它更多讲述的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一词的来历,据说与《易经》中的“以阳爻为九”有关。“九”在古数中即为“阳数”,两阳相重,故称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
根据史料,“九九重阳”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中便有提及。屈原在《远游》中咏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而到了西汉初年,《西京杂记》中也写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重阳节有了企求长寿的含义。唐代时,重阳节被官方确定为正式节日,成为法定的“三令节”之一。每逢重阳这一天,朝廷还对官员加以赏赐,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薪“官休”之日,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后来,重阳节迅速在民间流行开来,宋代时重阳节活动已经遍及南北。到了明代,重阳节更受重视,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十分盛行。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敬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