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1999年第5期
编号:11070255
揉背捏脊健身法刍议
http://www.100md.com 1999年5月1日 《按摩与导引》 1999年第5期
     关键词 揉背法 捏脊法 机理 方法 应用

    中医认为背属阳,循行在背部的经脉多为阳经之脉,脏腑的功能活动大多反应于背,人体十二对脊神经均从背部走向肢体。揉背捏脊主要刺激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背部的第一、第二侧线的俞穴、督脉循行在背部的各穴、夹脊穴即背俞夹脊穴。

    背俞夹脊穴是五脏六腑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是体表与内脏相联系的部位。背俞,即五脏六腑之俞,因为都分布在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上,故总称为背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都分布在夹脊的位置。背俞夹脊穴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背部脊椎两侧第一、第二侧线各穴、循行在背部正中距脊椎两侧0.5寸的夹脊穴。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是通过这些背俞夹脊穴的联系而沟通的,与人体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背俞夹脊穴对诊断、治疗脏腑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揉背是用掌根在脊柱、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先正中线、然后左侧,再右侧作半环形移动式压揉。先轻后重,反复5~8分钟。注重压痛点、阳性物的按揉,压痛点既压揉其处有奇痛感,不刺激无此类自觉症状;阳性物既皮下有成点、成条、成块的结节变形反应物,一般说来压痛点处未必有变形阳性物,而阳性物处都有压痛点。压痛点、阳性物反应的越明显、敏感,相应的脏腑病情越重。压痛点、阳性物的逐渐消除,疾病也逐渐痊愈。捏脊是从尾椎的长强穴开始,双手拇、食、中三指相对用力捏拿,沿脊柱作捏、拿、推、捻、提的捏脊动作,每捏3下提1下,捏至大椎穴为1遍,反复捏脊3~5遍。捏脊后再作揉背3~5遍。揉背捏脊每次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揉背捏脊刺激的是背部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的脏腑俞穴,督脉各穴、夹脊穴,同时刺激了脊柱及脊柱两侧的动、静脉丛、淋巴管网和椎间发出的脊神经。所以说揉背捏脊促进了背部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运行加快,可疏通外邪阻滞于背部的经络,振奋阳气驱邪外出,使病邪不能留滞于背,达到调节脏腑的功能,提高整个机体的抗病能力。

    揉背捏脊健身祛病。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相传晋代著名医家葛洪就是用揉背捏脊法治疗腹痛。《肘后备急方》载有:"拈取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有人用现代医学对揉背捏脊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从捏脊俞后对小肠做的木糖试验来看,捏脊确实能够提高小肠的吸收功能。从血清胃泌素在捏脊前后的比较来看,捏脊可使上升的血清胃泌素恢复至正常范围。赵翱在"对我国按摩作用的研讨"中观察到在背部两侧用拇指以强手法上下反复平推10分钟,手法前后比较,其白细胞吞噬指数增高4倍,血清补体效价亦有明显提高,提示背部按摩有强身抗病的作用。笔者在学习参考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经络、腧穴、按摩推拿手法,把经络学与现代解剖生理学、经络疗法与现代医学物理疗法紧密结合加以创新。以按压背部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的俞穴与脏腑高低相一致的夹脊穴,反应出的压痛点、阳性物作为重要的依据,在深入系统地分析背俞夹脊穴与内脏联系及发病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由表及里、以外调内的背诊疗法。应用背诊疗法诊治内、外、妇、儿、伤科疾患近10万人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实践证明,揉背捏脊调节植物神经、疏通了经络,增强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对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胃脘痛、消化不良、心脑血管疾病、增生性脊柱炎、慢性支气管炎、腰背痛,妇科的月经不调等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揉背捏脊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只要您持之以恒,就会收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百拇医药(刘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