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333KB,3页)。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先进行颈肩部手法按摩,然后予以功能训练(颈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后观察胸锁乳突肌长度变化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痊愈14例,好转8例,治愈率63.64%,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与治疗后不同阶段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疗程间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颈肩部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肌性斜颈,先天性 中医按摩治疗 功能训练康复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rak muscukar torricok-kis)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畸形,以头向患侧偏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有学者报道我国婴幼儿的发病率为1.3%[1]。本病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若早期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畸形将逐渐加重,严重者导致脊柱侧弯等发育畸形,将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笔者自2003年8月~2005年11月采用中医手法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病例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最小12天,最大332天,平均年龄119.0455±78.5199天,小于6个月18例,其中1个月以内(≤30天)2例,1~2个月(≤60天)3例,2~3个月(90天)2例,3~6个月(180天)11例,大于6个月4例。
1.2 诊断依据 参照《实用小儿外科学》[2]。①早期胸锁乳突肌处有肿块,有臀位产史,颈部肿物于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②质硬,可活动,边界清楚,无红肿热痛。③以后呈束状挛缩。④晚期有头面部畸型。⑤X线片: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2 治 疗
2.1 按摩方法
2.1.1 患儿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儿枕部,一手上下左右缓缓抹颈项约5~10次。
2.1.2 按揉双侧斜方肌及上肢带肌2分钟,拿肩井3~5次。
2.1.3 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2分钟。
2.1.4 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5~7次,重点在肿块或挛缩处。
2.1.5 医生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进行3~7次。同时轻轻按摩包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