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诚教授从痰论治冠心病
指导:赵立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从痰论治
冠心病是中老年主要的心血管病病因,占病死原因的首位。防治冠心病十分重要。赵立诚教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师从赵老,深感其在临床上运用化痰法治冠心病疗效颇著,尤其擅长应用温胆汤加减。现在就赵立诚教授对这方面经验作一总结,一鳞半爪,难求其全,仅供同道参考。
赵老认为,冠心病虽是本虚表实,本虚为阳虚、气虚、阴虚、血虚,标实有痰饮、气滞、血瘀和寒凝之不同。但岭南气候潮湿,易生痰浊,痰浊可以引起或加重气滞、血瘀,痰瘀可以互结;痰与瘀都是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痰能转化为瘀,瘀能转化为痰,痰阻日久可致瘀,血积日久可致痰。又阴虚与痰热常常互见,痰热也易于伤阴;阴虚与寒痰、寒饮常常互见,寒痰、寒饮又易损伤阳气等,其病机复杂多变,临床必须根据证候变化,详察细辨。当代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认为气虚痰阻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益气化痰是其重要治疗法则。赵立诚教授秉承邓老学术思想,把"豁痰通络法"作为其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赵教授在治疗冠心病病机上抓住一个"痰"字,从"痰"论治。尤其对来自岭南之患者,更要紧紧抓住"痰"这一中心环节;冠心病之发病由痰开始,加重必有痰浊内盛,乃至血瘀气虚等。临床喜用温胆汤为主,加用瓜萎、薤白、半夏、枳实、石菖蒲等;同时根据冠心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特点,善用桂枝、半夏、薤白、杏仁、茯苓、化橘红、羌活、川芎等药物;如是寒痰蔽心,加用细辛以芳香化浊;如是血脂偏高,加妙山揸、莱服子以祛脂化痰,不但重视祛痰,而且重视益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 百拇医药
在辨证时赵老以舌苔为辨证要点,根据舌质红否、苔黄腻抑或白腻来区别痰热与痰湿。痰湿者使用温胆汤,痰热者使用黄连温胆汤。临床上许多病例在病情改善的同时,舌苔也往往由黄厚腻、薄黄腻或白厚腻、薄白转化。
近年现代医学对痰的认识不仅仅是一种有形之物,更重要的是研究其过程中发现痰证是一个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医之痰浊与高脂血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赵老指出治痰原则首先审因论治与审证论治相结合,杜绝生痰之源。其次当疏通痰浊,或以化散,或以攻逆,因势利导。再次当知常达变,杂合它法,随其枚利,以达气、血、水三者平调。痰浊初起,治宜化散;中期己病之痰盛未坚,治宜开消;后期久病之痰,郁结体内,病久势缓,虚实错杂;当标木同治,疏理气机,兼顾攻泻涤逐。遣方用药时宜注意攻利药、滋腻药、涌吐药的施用及体质特征。
温胆汤最早载于唐《千金要方》,胆为清净之府,喜宁静、恶烦扰,喜柔和、恶抑郁。命名温胆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而候耳",非寒、热、温、凉之"温"。温胆汤中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中止呕,消痞散结;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利湿,用甘草加大枣作使药,补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吾师赵立诚教授应用尤其得心应手,疗效颇著。治疗冠心病先化痰为先,佐以祛瘀清热之法,再补虚善后,用药上选用温胆汤为主化裁治之,均获良效;现择医案2例以证之。
, 百拇医药
1 冠心病介入手术后
杜某,男,75岁,香港人士;2004年12月来诊。因为反复胸痛13年,曾经在香港多家医院治疗,症状反复。于2003年6月在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行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植入支架3个。但是1年后又出现胸痛、胸闷,伴疲倦、心悸、头身困重,服用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乃到我院就诊。查体:身体肥胖,心率76次/分,心律不齐,闻及早博,4-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8/86mmHg,心脏左下扩大,肝脾(-),NS(-);舌暗苔厚黄腻,脉滑。西医诊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痰瘀内结。治当化痰开结,佐以祛瘀。处方:茯苓15、半夏15g、枳实12g、竹茹12g、胆星15g、瓜蒌15g、元胡10g、木香9g、桃仁15g、黄连9g、丹参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服用上药7剂后,胸痛减少,胸闷、伴疲倦、心悸、头身困重减轻,舌暗苔黄腻,脉滑;由于患者要回香港,继续服用上方21剂;1个月后来电话称症状明显好转,委托亲戚前来开本院制剂温胆片拾瓶继续服用。后随访半年,长期服用温胆片,病情稳定。
, http://www.100md.com
2 冠心病心肌梗塞
张某,男,70岁,广州白云区人,有冠心病史6年,2005年2月忽然出现胸痛、胸闷、气短2小时,到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10天,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但是患者仍觉胸闷气短,时有胸痛心悸,到我院求诊。体查:心率83次/分,心律整,心音低顿。血压:100/60mmHg,肝脾(-),NS(-);化验:心酶五项正常,心电图提示“亚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舌质淡暗有齿印、苔白厚腻,脉弦细。西医诊断:冠心病、亚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阻兼有血瘀。治宜补气化痰祛瘀,以通心阳。处方:法半夏12g,枳实、白术、竹茹、三七、各10g,茯苓、丹参、党参各20g,橘红5g,北芪、五爪龙各30g,炙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将上方北芪、五爪龙、党参改为15g,去白术,加木香6g,炙甘草改为6g,再服7剂,患者胸闷、胸痛、气短消失,舌暗红、苔薄白,脉细。生活能自理,再无不适。
参考文献
[1] 郭晋梅.赵立诚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经验.新中医.1999;31(7)11~15
[2] 黄春林主编.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6, 百拇医药(杨忠奇)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从痰论治
冠心病是中老年主要的心血管病病因,占病死原因的首位。防治冠心病十分重要。赵立诚教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师从赵老,深感其在临床上运用化痰法治冠心病疗效颇著,尤其擅长应用温胆汤加减。现在就赵立诚教授对这方面经验作一总结,一鳞半爪,难求其全,仅供同道参考。
赵老认为,冠心病虽是本虚表实,本虚为阳虚、气虚、阴虚、血虚,标实有痰饮、气滞、血瘀和寒凝之不同。但岭南气候潮湿,易生痰浊,痰浊可以引起或加重气滞、血瘀,痰瘀可以互结;痰与瘀都是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痰能转化为瘀,瘀能转化为痰,痰阻日久可致瘀,血积日久可致痰。又阴虚与痰热常常互见,痰热也易于伤阴;阴虚与寒痰、寒饮常常互见,寒痰、寒饮又易损伤阳气等,其病机复杂多变,临床必须根据证候变化,详察细辨。当代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认为气虚痰阻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之一,益气化痰是其重要治疗法则。赵立诚教授秉承邓老学术思想,把"豁痰通络法"作为其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赵教授在治疗冠心病病机上抓住一个"痰"字,从"痰"论治。尤其对来自岭南之患者,更要紧紧抓住"痰"这一中心环节;冠心病之发病由痰开始,加重必有痰浊内盛,乃至血瘀气虚等。临床喜用温胆汤为主,加用瓜萎、薤白、半夏、枳实、石菖蒲等;同时根据冠心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特点,善用桂枝、半夏、薤白、杏仁、茯苓、化橘红、羌活、川芎等药物;如是寒痰蔽心,加用细辛以芳香化浊;如是血脂偏高,加妙山揸、莱服子以祛脂化痰,不但重视祛痰,而且重视益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 百拇医药
在辨证时赵老以舌苔为辨证要点,根据舌质红否、苔黄腻抑或白腻来区别痰热与痰湿。痰湿者使用温胆汤,痰热者使用黄连温胆汤。临床上许多病例在病情改善的同时,舌苔也往往由黄厚腻、薄黄腻或白厚腻、薄白转化。
近年现代医学对痰的认识不仅仅是一种有形之物,更重要的是研究其过程中发现痰证是一个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医之痰浊与高脂血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赵老指出治痰原则首先审因论治与审证论治相结合,杜绝生痰之源。其次当疏通痰浊,或以化散,或以攻逆,因势利导。再次当知常达变,杂合它法,随其枚利,以达气、血、水三者平调。痰浊初起,治宜化散;中期己病之痰盛未坚,治宜开消;后期久病之痰,郁结体内,病久势缓,虚实错杂;当标木同治,疏理气机,兼顾攻泻涤逐。遣方用药时宜注意攻利药、滋腻药、涌吐药的施用及体质特征。
温胆汤最早载于唐《千金要方》,胆为清净之府,喜宁静、恶烦扰,喜柔和、恶抑郁。命名温胆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而候耳",非寒、热、温、凉之"温"。温胆汤中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中止呕,消痞散结;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利湿,用甘草加大枣作使药,补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吾师赵立诚教授应用尤其得心应手,疗效颇著。治疗冠心病先化痰为先,佐以祛瘀清热之法,再补虚善后,用药上选用温胆汤为主化裁治之,均获良效;现择医案2例以证之。
, 百拇医药
1 冠心病介入手术后
杜某,男,75岁,香港人士;2004年12月来诊。因为反复胸痛13年,曾经在香港多家医院治疗,症状反复。于2003年6月在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行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植入支架3个。但是1年后又出现胸痛、胸闷,伴疲倦、心悸、头身困重,服用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乃到我院就诊。查体:身体肥胖,心率76次/分,心律不齐,闻及早博,4-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8/86mmHg,心脏左下扩大,肝脾(-),NS(-);舌暗苔厚黄腻,脉滑。西医诊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痰瘀内结。治当化痰开结,佐以祛瘀。处方:茯苓15、半夏15g、枳实12g、竹茹12g、胆星15g、瓜蒌15g、元胡10g、木香9g、桃仁15g、黄连9g、丹参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服用上药7剂后,胸痛减少,胸闷、伴疲倦、心悸、头身困重减轻,舌暗苔黄腻,脉滑;由于患者要回香港,继续服用上方21剂;1个月后来电话称症状明显好转,委托亲戚前来开本院制剂温胆片拾瓶继续服用。后随访半年,长期服用温胆片,病情稳定。
, http://www.100md.com
2 冠心病心肌梗塞
张某,男,70岁,广州白云区人,有冠心病史6年,2005年2月忽然出现胸痛、胸闷、气短2小时,到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10天,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但是患者仍觉胸闷气短,时有胸痛心悸,到我院求诊。体查:心率83次/分,心律整,心音低顿。血压:100/60mmHg,肝脾(-),NS(-);化验:心酶五项正常,心电图提示“亚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舌质淡暗有齿印、苔白厚腻,脉弦细。西医诊断:冠心病、亚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阻兼有血瘀。治宜补气化痰祛瘀,以通心阳。处方:法半夏12g,枳实、白术、竹茹、三七、各10g,茯苓、丹参、党参各20g,橘红5g,北芪、五爪龙各30g,炙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将上方北芪、五爪龙、党参改为15g,去白术,加木香6g,炙甘草改为6g,再服7剂,患者胸闷、胸痛、气短消失,舌暗红、苔薄白,脉细。生活能自理,再无不适。
参考文献
[1] 郭晋梅.赵立诚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经验.新中医.1999;31(7)11~15
[2] 黄春林主编.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6, 百拇医药(杨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