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药物并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 |
第1页 |
参见附件(293KB,2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小儿 按摩治疗 药物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综合征。症状在幼儿时期出现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并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和感知觉障碍。一般为产前、产时和出生后等原因所引起。其中以窒息、胆红素脑病和低出生体重(低于2kg)为三大高危因素。
小儿脑性瘫痪按瘫痪部位可分为四肢瘫、双瘫、截瘫、偏瘫、重复瘫、二肢瘫和单瘫。按症状可分为痉挛型、强直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震颤型、混合型等。
1 临床表现
1.1 中枢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和脱发、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不自主动作等。
1.2 肌张力异常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常伴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1.3 合并症 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它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
据调查我国儿童的患病率大约为1.8%~4%,该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学习,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他们生活自理,走进校园,重返社会。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药物按摩手法并康复训练和支具等综合方法治疗了一些脑瘫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中2例报道如下。
2 典型病例
例1:刘某某,男,就诊时2岁。半岁前患儿未见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现象,半岁时家长发现患儿不能独自稳坐,后到医院就诊,医生认为患儿可能是缺钙引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补钙治疗后,症状没有好转,继而又出现了双下肢活动不灵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