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治疗气虚证的机理探讨
捏脊疗法,又称提背、捏背。此法从明代后期起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治疗小儿疳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的疗效尤为突出。单独使用可起到强身健体、助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1 历史渊源
最早的捏脊手法记载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第九曰:“使病人伏卧,……捏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至,未愈更为之。”此文中的捏脊骨皮即后世之捏脊。宋元时期由于当局不重视,因封建礼教的束缚,按摩术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孟子“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和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律条在明代中期发展到了顶点。以手法接触的按摩疗法在明代中后期终于被取消,以躯干为主要治疗部位的捏脊法未能幸免。明代中后期以后,按摩医学以推拿的名义在儿科领域取得了突破点。民国时期。甚至把推拿视为贱技。但是捏脊疗法。仍在民间生生不息,继续流传发展。
2 治病机理
捏脊疗法是通过在脊柱部由下而上且连续地夹起肌肤,边握边向前推进,起于尾骶终于项枕部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操作部位是脊背部,所涉及的经络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人体的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气滞则血瘀。脊背为五脏六腑阴阳之会,精气之所注,经络气血之总归,捏脊疗法通过捏拿患者的脊背,振奋其阳气,推动全身气血之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脊柱为督脉循行之主干,《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级之俞,并于脊里,上主风府,人属于脑。”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能维系人身之气。使其阳气有无处不至的特点。这样人体得以阴阳平衡,气血和顺以致“精神乃治”。
3 气虚证的病机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本病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辩证要点。
4 总结
捏脊疗法是通过手法刺激人体脊背部,产生生物化学、神经体液等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这些方面的变化促进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趋向正常,消除病理变化,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而气虚证正是人体各方面功能低下、紊乱。通过此疗法能够调节阴阳,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才能抵抗外来病邪的侵袭,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百拇医药(杜世华)
1 历史渊源
最早的捏脊手法记载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第九曰:“使病人伏卧,……捏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至,未愈更为之。”此文中的捏脊骨皮即后世之捏脊。宋元时期由于当局不重视,因封建礼教的束缚,按摩术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孟子“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和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律条在明代中期发展到了顶点。以手法接触的按摩疗法在明代中后期终于被取消,以躯干为主要治疗部位的捏脊法未能幸免。明代中后期以后,按摩医学以推拿的名义在儿科领域取得了突破点。民国时期。甚至把推拿视为贱技。但是捏脊疗法。仍在民间生生不息,继续流传发展。
2 治病机理
捏脊疗法是通过在脊柱部由下而上且连续地夹起肌肤,边握边向前推进,起于尾骶终于项枕部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操作部位是脊背部,所涉及的经络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人体的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气滞则血瘀。脊背为五脏六腑阴阳之会,精气之所注,经络气血之总归,捏脊疗法通过捏拿患者的脊背,振奋其阳气,推动全身气血之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脊柱为督脉循行之主干,《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级之俞,并于脊里,上主风府,人属于脑。”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能维系人身之气。使其阳气有无处不至的特点。这样人体得以阴阳平衡,气血和顺以致“精神乃治”。
3 气虚证的病机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本病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辩证要点。
4 总结
捏脊疗法是通过手法刺激人体脊背部,产生生物化学、神经体液等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这些方面的变化促进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趋向正常,消除病理变化,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而气虚证正是人体各方面功能低下、紊乱。通过此疗法能够调节阴阳,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才能抵抗外来病邪的侵袭,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百拇医药(杜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