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脊柱骨错缝的原理及推拿证治
摘 要 本文从中医形体学角度认识和理解脊柱骨错缝,认为脊柱的功能正常是以脾胃为中心,肝、脾、肾三脏功能健旺和筋、肉、骨三者协调统一下共同完成的。提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五体失养,筋缓肉松,约束固护无力是脊柱骨错缝的内因。骨错缝后筋肉脉络损伤,经络、经筋的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并从临床分期,治疗原则和分期论治方面提出了见解和看法。
近年来,中医推拿界兴起“整脊”热,许多推拿医生都尝试通过调整脊柱来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普遍感到中医理论不能对他们的实践进行足够的指导。作为一名中医推拿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中医的脊柱骨错缝原理进行重新的学习和认识。
在现代医学解剖学中,脊柱由椎间关节、韧带(椎体前缘的前纵韧带,椎管前壁的后纵韧带,椎弓间的黄韧带,脊突上的脊上韧带,脊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和椎间盘连接起采,由附着于脊柱的肌肉负责相关的运动。临床上脊柱屈度改变、侧弯、椎体旋转等,在X线、CT、MRI上都表现为“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整脊疗法正是从这个环节人手,通过调整“骨”的失衡,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而中医学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 http://www.100md.com
1 形体学对脊柱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是由皮、肉、筋、脉、骨五体构成的,在五体系统里,以骨为干,构成人体的支架:以筋为刚,连接约束骨骼,主持运动;以肉为墙,保护组织器官,支持运动;脉行气血,濡养周身;皮为卫外,抵御外邪。五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五脏外合于五体,即“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五体系统里,筋、肉、骨三者直接构成运动系统。下面我们从这三者及其相合的肝脾肾三脏的相互关系上来认识脊柱。
1.1 脊柱由椎骨连接而成,为骨属,由肾主之,《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故脊柱的正常功能由肾主之,受脾制约。联系到脊柱,肾主骨,肾精的充足是脊柱运动的基础,脾主肌肉,肌肉的制约是脊柱稳固的保证。
1.2 脊柱由椎骨以筋相连,筋与肝相合。脊柱的稳定和活动正常有赖于宗筋的束骨功能。《素问·痿论》云:“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厥论》亦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故太阴阳明共润宗筋,脾胃功能健旺是实现其“主润宗筋”和宗筋“主束骨利机关”功能的有力保证。
, http://www.100md.com
1.3 脊柱位居人体的中央,是人体的中轴。《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中央”的疾病,由脾主之,脾气通于脊,脾的病症反应在脊柱上。脾能治理调节这个“中央”,《素问·太阴阳明论》谓:“脾者土也,治中央。”脾的“治中央”机制,保证了脊柱位居“中央”而不偏离。而脾的“治中央”机制在脊柱上是通过“俞在脊”和“脾主肌肉”来完成的。
综上所述,脊柱为骨属,由肾所主,由脾制约;以筋相连,由宗筋主束骨,利机关,由阳明主润宗筋;以肉为墙,由脾“治中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脊柱的功能正常是在以脾胃为中心,肝、脾、肾三脏功能健旺和筋、肉、骨三者协调统一下共同完成的。
2 经络、经筋与脊柱的关系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涵盖了现代解剖学的肌肉、肌腱、筋膜、腱膜、韧带、乃至关节囊,椎间盘、骨膜等组织。明确脊柱相关的经络经筋的循行,结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独特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督脉贯脊,别下项,督脉之络上项。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人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其支者:从膊内左右下贯胛,挟脊内。足太阳之筋上挟脊上项。足少阴之脉贯脊。足少阴络脉之别者,外贯腰脊。足少阴之筋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手阳明之筋,支者绕肩胛,挟脊。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脊。足少阳之筋后者结于尻。足太阴之筋内者著于脊。
脊柱的“错缝”偏移会直接影响到与之相应的经络、经筋的气血运行,损伤相关的肌肉筋脉,导致相应的病证。
3 脊柱骨错缝的病因病理
外力损伤或用力不当可直接造成骨错缝;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客于筋脉,筋肉挛急,椎骨失约,而导致骨错缝;长期不良坐卧习惯和职业性质导致五劳过极(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筋肉骨气血损伤,椎骨失约,引起骨错缝;脾胃虚弱,无以养筋,筋弱弛缓,关节不稳,椎骨失约,而致骨错缝。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宗筋的束骨功能失常无疑是造成“骨错缝”的关键。而骨错缝后,经络经筋系统及周围的筋、肉等组织的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气滞血瘀结聚有形而形成结节、条索等病理产物。
, http://www.100md.com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在脏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五体失养,筋缓肉松,约束固护无力;标实为骨错缝,以及由此产生的筋肉脉络损伤,经络、经筋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4 脊柱骨错缝的临床分期
根据骨错缝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表现,我们将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4.1 急性期 以骨错缝处为中心的广泛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不能屈伸俯仰,或不可左右视,或肩臂不举,或胭挛跟肿,或踝厥、足趾不用。
4.2 缓解期 疼痛局限于骨错缝局部附近,疼痛减轻,活动时疼痛加重,经络经筋走行之处出现结节,条索。
4.3 恢复期 局部酸困不适、倦怠乏力,疲劳则重,结节条索小而坚紧。
, 百拇医药
5 脊柱骨错缝的治疗原则
推拿治疗脊柱骨错缝以放松肌肉,舒筋活络,调理气血为先,整复错位为次。选用督脉、膀胱经之腧穴,以足太阳之经筋所过之后枕部、脊部、下肢部为重点,根据上述三期选用不同的方法,并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反应物施以不同的技法。对经常性、习惯性和单纯的脊柱骨错缝,临床表现以功能障碍为主,痛点比较局限,肿胀不甚明显,周围组织的损伤比较轻微者。治疗方法不必拘泥于三期论治,可在放松局部肌肉后直接选用整复手法进行复位。
6 脊柱骨错缝的分期论治
6.1 急性期主要是一个气滞血瘀的表现,治疗以行气活血为主,治疗时不要先直接纠正骨错缝,及点按痛点,而要给瘀血以出路,以放松周围的筋、肉损伤为重点,从健侧到患侧,由轻到重,由周围到中心用攘法、揉法、拿法操作;用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取经络远端穴位操作;沿经络、经筋走行方向用推法操作;再用掌振法作用于肿胀局部,促进瘀血消散。最后以远端摇法松解关节。
, 百拇医药
6.2 缓解期主要是以经气郁滞,瘀血未尽、错缝未合为主,治疗以行气活血,理筋整复为法。用攘法、揉法沿经络、经筋走行方向操作;用一指禅推法,弹拨法,点按法,捋法。重点在经络、经筋所过之处的腧穴、结节、条索。从周围到中心,由轻到重操作;再以攘法、按揉法放松局部;选用扳法、背法、牵抖、拔伸等方法整复骨错缝,最后用推法促进气血运行。
6.3 恢复期主要是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的表现。治疗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法,揉法沿经络、经筋走行方向操作,用点按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捋法重点在经络、经筋走行之处的结节,条索上操作,以酸胀为度。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以酸胀为度;点按气海、关元以指下搏动为度;足三里以酸胀感传至足为佳;横擦肾俞、命门、腰骶以透热为度,用推法促进气血运行。在恢复期,我们建议患者加强身体煅练,比如进行“燕飞”“五点支撑”等专项功能锻炼以保证后续治疗效果。
讨论:肌肉是椎体运动的原始动力,是维持脊柱屈度的基础。虽然临床上脊柱“骨错缝”表现在“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但除了外力损伤或用力不当导致的单纯性椎体紊乱外,大部分都与肌肉韧带的拉力失衡有关。临床上治疗椎体错位时,除了单纯性椎体紊乱我们可以通过整复手法纠正错位外,其它类型治疗应以调整肌肉拉力平衡,纠正椎体失稳为主,纠正错位为辅。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说纠正错位不重要,而是解除肌肉痉挛,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软化修复瘢痕组织,放松代偿肌肉,增强相关肌肉力量,加强复位后关节的稳定性是保证整个手法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某些脊柱曲度改变或脊椎轻度旋转的病人,通过休息、功能锻练和改变不良习惯而自行恢复正常。我们虽然依照骨科三期论治做了三期分型,但并不能概括中医推拿对脊柱骨错缝认识的全貌,我们希望尝试用中医理论建立一个大的原则,借助现代医学的X线、CT,MRI等手段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利用现代医学解剖学来做疾病的细化定位并指导治疗,利用病因病理学知识作为辨证的有益补充。在怎样利用中医思想指导推拿临床,中西医怎样结合这条路上,我们和各位同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百拇医药(付国兵 戴晓晖)
近年来,中医推拿界兴起“整脊”热,许多推拿医生都尝试通过调整脊柱来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普遍感到中医理论不能对他们的实践进行足够的指导。作为一名中医推拿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中医的脊柱骨错缝原理进行重新的学习和认识。
在现代医学解剖学中,脊柱由椎间关节、韧带(椎体前缘的前纵韧带,椎管前壁的后纵韧带,椎弓间的黄韧带,脊突上的脊上韧带,脊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和椎间盘连接起采,由附着于脊柱的肌肉负责相关的运动。临床上脊柱屈度改变、侧弯、椎体旋转等,在X线、CT、MRI上都表现为“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整脊疗法正是从这个环节人手,通过调整“骨”的失衡,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而中医学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 http://www.100md.com
1 形体学对脊柱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是由皮、肉、筋、脉、骨五体构成的,在五体系统里,以骨为干,构成人体的支架:以筋为刚,连接约束骨骼,主持运动;以肉为墙,保护组织器官,支持运动;脉行气血,濡养周身;皮为卫外,抵御外邪。五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五脏外合于五体,即“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五体系统里,筋、肉、骨三者直接构成运动系统。下面我们从这三者及其相合的肝脾肾三脏的相互关系上来认识脊柱。
1.1 脊柱由椎骨连接而成,为骨属,由肾主之,《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故脊柱的正常功能由肾主之,受脾制约。联系到脊柱,肾主骨,肾精的充足是脊柱运动的基础,脾主肌肉,肌肉的制约是脊柱稳固的保证。
1.2 脊柱由椎骨以筋相连,筋与肝相合。脊柱的稳定和活动正常有赖于宗筋的束骨功能。《素问·痿论》云:“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厥论》亦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故太阴阳明共润宗筋,脾胃功能健旺是实现其“主润宗筋”和宗筋“主束骨利机关”功能的有力保证。
, http://www.100md.com
1.3 脊柱位居人体的中央,是人体的中轴。《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中央”的疾病,由脾主之,脾气通于脊,脾的病症反应在脊柱上。脾能治理调节这个“中央”,《素问·太阴阳明论》谓:“脾者土也,治中央。”脾的“治中央”机制,保证了脊柱位居“中央”而不偏离。而脾的“治中央”机制在脊柱上是通过“俞在脊”和“脾主肌肉”来完成的。
综上所述,脊柱为骨属,由肾所主,由脾制约;以筋相连,由宗筋主束骨,利机关,由阳明主润宗筋;以肉为墙,由脾“治中央”。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脊柱的功能正常是在以脾胃为中心,肝、脾、肾三脏功能健旺和筋、肉、骨三者协调统一下共同完成的。
2 经络、经筋与脊柱的关系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涵盖了现代解剖学的肌肉、肌腱、筋膜、腱膜、韧带、乃至关节囊,椎间盘、骨膜等组织。明确脊柱相关的经络经筋的循行,结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独特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督脉贯脊,别下项,督脉之络上项。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人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其支者:从膊内左右下贯胛,挟脊内。足太阳之筋上挟脊上项。足少阴之脉贯脊。足少阴络脉之别者,外贯腰脊。足少阴之筋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手阳明之筋,支者绕肩胛,挟脊。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脊。足少阳之筋后者结于尻。足太阴之筋内者著于脊。
脊柱的“错缝”偏移会直接影响到与之相应的经络、经筋的气血运行,损伤相关的肌肉筋脉,导致相应的病证。
3 脊柱骨错缝的病因病理
外力损伤或用力不当可直接造成骨错缝;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客于筋脉,筋肉挛急,椎骨失约,而导致骨错缝;长期不良坐卧习惯和职业性质导致五劳过极(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筋肉骨气血损伤,椎骨失约,引起骨错缝;脾胃虚弱,无以养筋,筋弱弛缓,关节不稳,椎骨失约,而致骨错缝。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宗筋的束骨功能失常无疑是造成“骨错缝”的关键。而骨错缝后,经络经筋系统及周围的筋、肉等组织的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气滞血瘀结聚有形而形成结节、条索等病理产物。
, http://www.100md.com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在脏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五体失养,筋缓肉松,约束固护无力;标实为骨错缝,以及由此产生的筋肉脉络损伤,经络、经筋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4 脊柱骨错缝的临床分期
根据骨错缝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表现,我们将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4.1 急性期 以骨错缝处为中心的广泛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不能屈伸俯仰,或不可左右视,或肩臂不举,或胭挛跟肿,或踝厥、足趾不用。
4.2 缓解期 疼痛局限于骨错缝局部附近,疼痛减轻,活动时疼痛加重,经络经筋走行之处出现结节,条索。
4.3 恢复期 局部酸困不适、倦怠乏力,疲劳则重,结节条索小而坚紧。
, 百拇医药
5 脊柱骨错缝的治疗原则
推拿治疗脊柱骨错缝以放松肌肉,舒筋活络,调理气血为先,整复错位为次。选用督脉、膀胱经之腧穴,以足太阳之经筋所过之后枕部、脊部、下肢部为重点,根据上述三期选用不同的方法,并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反应物施以不同的技法。对经常性、习惯性和单纯的脊柱骨错缝,临床表现以功能障碍为主,痛点比较局限,肿胀不甚明显,周围组织的损伤比较轻微者。治疗方法不必拘泥于三期论治,可在放松局部肌肉后直接选用整复手法进行复位。
6 脊柱骨错缝的分期论治
6.1 急性期主要是一个气滞血瘀的表现,治疗以行气活血为主,治疗时不要先直接纠正骨错缝,及点按痛点,而要给瘀血以出路,以放松周围的筋、肉损伤为重点,从健侧到患侧,由轻到重,由周围到中心用攘法、揉法、拿法操作;用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取经络远端穴位操作;沿经络、经筋走行方向用推法操作;再用掌振法作用于肿胀局部,促进瘀血消散。最后以远端摇法松解关节。
, 百拇医药
6.2 缓解期主要是以经气郁滞,瘀血未尽、错缝未合为主,治疗以行气活血,理筋整复为法。用攘法、揉法沿经络、经筋走行方向操作;用一指禅推法,弹拨法,点按法,捋法。重点在经络、经筋所过之处的腧穴、结节、条索。从周围到中心,由轻到重操作;再以攘法、按揉法放松局部;选用扳法、背法、牵抖、拔伸等方法整复骨错缝,最后用推法促进气血运行。
6.3 恢复期主要是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的表现。治疗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法,揉法沿经络、经筋走行方向操作,用点按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捋法重点在经络、经筋走行之处的结节,条索上操作,以酸胀为度。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以酸胀为度;点按气海、关元以指下搏动为度;足三里以酸胀感传至足为佳;横擦肾俞、命门、腰骶以透热为度,用推法促进气血运行。在恢复期,我们建议患者加强身体煅练,比如进行“燕飞”“五点支撑”等专项功能锻炼以保证后续治疗效果。
讨论:肌肉是椎体运动的原始动力,是维持脊柱屈度的基础。虽然临床上脊柱“骨错缝”表现在“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但除了外力损伤或用力不当导致的单纯性椎体紊乱外,大部分都与肌肉韧带的拉力失衡有关。临床上治疗椎体错位时,除了单纯性椎体紊乱我们可以通过整复手法纠正错位外,其它类型治疗应以调整肌肉拉力平衡,纠正椎体失稳为主,纠正错位为辅。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说纠正错位不重要,而是解除肌肉痉挛,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软化修复瘢痕组织,放松代偿肌肉,增强相关肌肉力量,加强复位后关节的稳定性是保证整个手法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某些脊柱曲度改变或脊椎轻度旋转的病人,通过休息、功能锻练和改变不良习惯而自行恢复正常。我们虽然依照骨科三期论治做了三期分型,但并不能概括中医推拿对脊柱骨错缝认识的全貌,我们希望尝试用中医理论建立一个大的原则,借助现代医学的X线、CT,MRI等手段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利用现代医学解剖学来做疾病的细化定位并指导治疗,利用病因病理学知识作为辨证的有益补充。在怎样利用中医思想指导推拿临床,中西医怎样结合这条路上,我们和各位同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百拇医药(付国兵 戴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