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5例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复合手法 扶正祛邪
强直性脊柱炎,属痹病范畴,其发病原因、病理机制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异性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能够制止其发展。本人在临床采用复合推拿手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病例中,男12例,女3例;20-40岁12例,40-60岁3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58岁;病程1-5年9例,5-10年6例。
1.2诊断标准由(1988年4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
1.2.1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1.2.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1.2.3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1.2.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①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脊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②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间隙模糊。③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
2 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补肾强督,扶正祛邪。
2.2基本治法
2.2.1取穴及部位: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肾俞、命门、肝俞、脾俞、胃俞、腰阳关、腰眼、八髋等穴。
2.2.2操作
(1)患者俯卧位,以双手拇指按压脊柱两侧肌肉,并由外向脊柱正中拨动腰肌,然后用掌根顺时针方向按揉背腰部4-5次。
(2)接上势,双拇指沿棘突两侧点按穴位,并施捏脊法反复4-5次,双手鱼际顺背部两侧向外分推,擦脊柱及八3分钟,叩击沿后背进行。
(3)患者仰卧,一手握踝、另一手扶膝,做髋、膝关节的屈伸、牵抖动作,每侧3-4次。
(4)患者侧卧位,屈髋屈膝,术者位于患者背侧,一手按于患者肩前,一手按于臀部,双手轻轻向相反方向推动,趁患者腰部放松时再适当用力斜扳。
(5)患者坐于方凳上,双脚分开固定,术者坐于患者背后,左拇指着力按压脊柱一侧棘突,然后术者右手拉患者肩部,使身体旋转近90°,至最大限度时再作扳动,左拇指同时用力可听到响声。
2.3疗程1次厌,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第2个疗程后,可隔日治疗1次。嘱患者背部保暖,脊柱做左右、前后、旋转活动以配合治疗。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根据1988年,昆明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痊愈:颈椎、腰椎、髋关节运动基本正常;显效:以上各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有效:以上各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以上各关节功能无改善。
3.2治疗结果采用以上方法治疗3个疗程得出以下结果: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
4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某,男,45岁,2005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背腰僵硬,疼痛2年,加重半年。患者2年前由于工作环境潮湿,自感背腰部沉紧痛,活动不灵活,得热则感舒适,未曾就诊。半年前,时值冬季感症状加重,不能俯仰,活动受限,扭身困难,夜间较甚。查:精神疲惫,面色苍白,腰前屈后伸及侧弯受限。胸腰椎棘突有轻微压痛,棘突两侧肌肉僵硬。血常规正常,血沉21mm/lh。结合x线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上法治疗,第1疗程后,腰背部疼痛稍有减轻,沉紧感未减轻。第2疗程后,腰背部疼痛、沉紧感均有明显减轻。第3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消失,活动较灵活。
5 讨论
5.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 病因及病理
(1)遗传:1973年,强直性脊柱炎被发现和HLA-B27有强烈的关联性,HLA-B27结构上有一凹槽,是决定HLA-B27和哪些抗原结合的关键,大约有9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有HLA-B27抗原,但所有具HLA-B27阳性的人中,只有2-10%会得强直性脊柱炎。除此之外,HLA-B7、HLA-B22、HLA-B40、HLA-BW42也被发现和强直性脊柱炎有关联性。
(2)感染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肠道、泌尿生殖系、结核、局部感染均有关系。
(3)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潮湿与寒冷的生活环境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重要作用,风、寒、湿的环境可作为激发条件促使发病。
(4)外伤亦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在对特殊人群的调查中发现,固定的工作姿势及刻板式局部训练可诱发本病。
(5)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总之,本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基因、后天的感染或受伤等。因此,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人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如避免肠道、泌尿系感染,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及时就诊、以防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变是,早期出现炎性反映,然后渐渐发生纤维化与钙化。病变部位在滑膜和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虹膜和主动脉根也可受累。
5.2推拿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优势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容易,但治疗十分困难。因此要有效治疗,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推拿手法可使病变周围组织松弛,明显改善晨僵症状。擦法主要通过热效应,透入深部组织,能明显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该组织的代谢活动,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从而阻断或抑制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捏脊法作用于整个脊柱,通过从下到上的连续刺激,一方面可以改善因骨质增生压迫周围运动神经及交感、副交感神经而引起的全身症状;另一方面,也可以被动运动各脊柱间的小关节,防止骨桥的形成。各种动法可被动运动脊柱各椎骨之间的关节,防止脊柱两侧韧带的骨化或脊柱间的增生搭桥而导致严重畸形、驼背而致残。侧扳法还可以改变脊柱椎体间的受力点,使力点发生转移,据最新理论,骨质增生容易发生在受力薄弱部位,增生程度与关节间受力大小成正比。通过侧扳法可以使骨质增生点发生改变,并能促使其自然吸收。
可见推拿对于早、中期患者疗效较显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甚至逆转骶髂关节、椎间小关节的病理变化、病理进程。, http://www.100md.com(孙 野 王丽文 范小君)
强直性脊柱炎,属痹病范畴,其发病原因、病理机制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异性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能够制止其发展。本人在临床采用复合推拿手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病例中,男12例,女3例;20-40岁12例,40-60岁3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58岁;病程1-5年9例,5-10年6例。
1.2诊断标准由(1988年4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
1.2.1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1.2.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1.2.3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1.2.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①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脊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②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间隙模糊。③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
2 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补肾强督,扶正祛邪。
2.2基本治法
2.2.1取穴及部位: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肾俞、命门、肝俞、脾俞、胃俞、腰阳关、腰眼、八髋等穴。
2.2.2操作
(1)患者俯卧位,以双手拇指按压脊柱两侧肌肉,并由外向脊柱正中拨动腰肌,然后用掌根顺时针方向按揉背腰部4-5次。
(2)接上势,双拇指沿棘突两侧点按穴位,并施捏脊法反复4-5次,双手鱼际顺背部两侧向外分推,擦脊柱及八3分钟,叩击沿后背进行。
(3)患者仰卧,一手握踝、另一手扶膝,做髋、膝关节的屈伸、牵抖动作,每侧3-4次。
(4)患者侧卧位,屈髋屈膝,术者位于患者背侧,一手按于患者肩前,一手按于臀部,双手轻轻向相反方向推动,趁患者腰部放松时再适当用力斜扳。
(5)患者坐于方凳上,双脚分开固定,术者坐于患者背后,左拇指着力按压脊柱一侧棘突,然后术者右手拉患者肩部,使身体旋转近90°,至最大限度时再作扳动,左拇指同时用力可听到响声。
2.3疗程1次厌,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第2个疗程后,可隔日治疗1次。嘱患者背部保暖,脊柱做左右、前后、旋转活动以配合治疗。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根据1988年,昆明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痊愈:颈椎、腰椎、髋关节运动基本正常;显效:以上各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有效:以上各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以上各关节功能无改善。
3.2治疗结果采用以上方法治疗3个疗程得出以下结果: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
4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某,男,45岁,2005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背腰僵硬,疼痛2年,加重半年。患者2年前由于工作环境潮湿,自感背腰部沉紧痛,活动不灵活,得热则感舒适,未曾就诊。半年前,时值冬季感症状加重,不能俯仰,活动受限,扭身困难,夜间较甚。查:精神疲惫,面色苍白,腰前屈后伸及侧弯受限。胸腰椎棘突有轻微压痛,棘突两侧肌肉僵硬。血常规正常,血沉21mm/lh。结合x线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上法治疗,第1疗程后,腰背部疼痛稍有减轻,沉紧感未减轻。第2疗程后,腰背部疼痛、沉紧感均有明显减轻。第3疗程结束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消失,活动较灵活。
5 讨论
5.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 病因及病理
(1)遗传:1973年,强直性脊柱炎被发现和HLA-B27有强烈的关联性,HLA-B27结构上有一凹槽,是决定HLA-B27和哪些抗原结合的关键,大约有9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有HLA-B27抗原,但所有具HLA-B27阳性的人中,只有2-10%会得强直性脊柱炎。除此之外,HLA-B7、HLA-B22、HLA-B40、HLA-BW42也被发现和强直性脊柱炎有关联性。
(2)感染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肠道、泌尿生殖系、结核、局部感染均有关系。
(3)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潮湿与寒冷的生活环境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重要作用,风、寒、湿的环境可作为激发条件促使发病。
(4)外伤亦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在对特殊人群的调查中发现,固定的工作姿势及刻板式局部训练可诱发本病。
(5)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总之,本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基因、后天的感染或受伤等。因此,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人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如避免肠道、泌尿系感染,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及时就诊、以防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变是,早期出现炎性反映,然后渐渐发生纤维化与钙化。病变部位在滑膜和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虹膜和主动脉根也可受累。
5.2推拿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优势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容易,但治疗十分困难。因此要有效治疗,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推拿手法可使病变周围组织松弛,明显改善晨僵症状。擦法主要通过热效应,透入深部组织,能明显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该组织的代谢活动,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从而阻断或抑制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捏脊法作用于整个脊柱,通过从下到上的连续刺激,一方面可以改善因骨质增生压迫周围运动神经及交感、副交感神经而引起的全身症状;另一方面,也可以被动运动各脊柱间的小关节,防止骨桥的形成。各种动法可被动运动脊柱各椎骨之间的关节,防止脊柱两侧韧带的骨化或脊柱间的增生搭桥而导致严重畸形、驼背而致残。侧扳法还可以改变脊柱椎体间的受力点,使力点发生转移,据最新理论,骨质增生容易发生在受力薄弱部位,增生程度与关节间受力大小成正比。通过侧扳法可以使骨质增生点发生改变,并能促使其自然吸收。
可见推拿对于早、中期患者疗效较显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甚至逆转骶髂关节、椎间小关节的病理变化、病理进程。, http://www.100md.com(孙 野 王丽文 范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