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八卦穴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内八卦 小儿推拿 应用
小儿推拿疗法和成人不同,且有很多特定的穴位,因而自成体系。根据小儿手腕部寸口为百脉总汇之处的理论和小儿生理特点,建立了在手部操作特定穴位的理论。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广泛。
关于内八卦穴: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八宫。南(中指根下)为“离宫”,北为“坎宫”,东为“震宫”,西为“兑宫”,西北为“乾宫”,东北为“艮宫”,东南为“巽宫”,西南为“坤宫”。
操作:用运法,医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个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
, 百拇医药
次数:100-300次。
功效: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素食。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临床应用: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常用于咳嗽、痰喘、乳食内伤、胸闷、呕吐、腹泻等症。多与清脾胃、清肺、揉板门、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揉中脘等合用。
八卦源于《周易》,最初代表自然界中的八种基本物质,继而通过卦象包罗万象,阐述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在人体,八卦也有其对人体各部位及脏腑的代表,具体如下:
1、外五行:
乾为首,坎为耳,艮为手,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坤为腹,兑为口;
, 百拇医药
2、内五行:
乾为肺,坎为肾,艮为脾,震为肝,巽为胆,离为心,坤为胃,兑为肠。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而《内经》乃至其它中医经典中的众多理论又源自《周易》。特别是《内经》一书,全面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不仅成为医学奠基之作,而且是古代文人学士必修的经典之一。古代医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诸论》中写道:“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方为大医。”古代的合格的好医生,都必须懂得阴阳禄命,五行休旺,七耀天文等。历代医学名家,无不在周易上下大功夫,于是易医之理交相辉映的医学名著不断涌现。人们深刻体会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后人以“八卦”为穴位命名,亦有其精神之理。
, 百拇医药
内八卦这个穴位,传统上我们认为它的整体是一个穴位,然而通过上述八卦与人体脏腑相配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运用八卦穴的一部分来达到治疗相应脏腑以及相关功能障碍的疾病。古籍中亦不乏此类记载。历代皆有使用者。笔者在淄博中医按摩医院工作期间通过临床实践,巧妙运用八卦穴和其它穴位的配合,收到了很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6例,咳嗽18例,泄泻26例,食积9例,惊风3例;男26例,女30例;最大年龄7岁,最小年龄3个月。平均年龄2.5岁。
2 治疗方法
逆运内八卦,肺热者用推离至乾,配以清肺,胃热者用乾坎艮入虎口,配以滋阴清热三大药穴(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清脾胃、运水人土,痰多食积者用清大肠、下推承山,大热者可同时退三关六腑,并配以清热三大药穴,惊风者可单揉震宫,配以平肝,食积者单揉艮宫,并配以清脾胃,临床上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加减。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3 治疗标准及效果
临床症状消失,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39例,占69.7%;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脏腑功能明显恢复为显效10例,占17.9%;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为有效,5例,占8.9%;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为无效,2例,占3.6%。
4 典型病例
1、李某,女,6岁,2004年10月23日就诊,咳嗽5日,痰多不易咳出,气息粗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经察,舌红,苔厚腻,两肺呼吸音粗糙。此为痰热咳嗽,以清肺化痰为法。处方:取天河水,分阴阳(着重分阴),补肾阴,先逆运内八卦,而后推离至乾,清肺,清大肠,揉坎宫,由坎直推至离,掐揉小天心,点颤天突,膻中各1分钟,点揉肺俞、风门。每天1次,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大便中夹有泡沫样物,6天后痊愈。
2、王某,男,3岁,2005年10月5日就诊,腹泻5日,日3次,大便气味酸臭,夜寐不安,舌淡红,苔厚腻。此为伤食泄泻,以消食导滞,运脾止泻为法。处方: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清脾胃,清大肠,逆运内八卦,单揉艮宫,乾坎艮入虎口,运水入土,摩腹,捏脊,推下七节骨,点揉足三里,推下承山。每天1次,5天后痊愈。
, 百拇医药
3、周某,女,4岁,2003年11月1日就诊,便秘1个月,4-5日1次,大便干结,嗳气泛酸,口臭,纳食减少,烦躁不安,腹部胀满,口干唇赤,小便黄少,苔厚腻,脉弦滑。此为实秘,以顺气行滞,清热通便为法。处方: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逆运内八卦,清脾胃,退六腑,清大肠,搓摩胁肋,摩腹,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按揉足三里,推下承山。每天1次,2天后开始排便,10天后大便正常。
5 体会
上文提到过八卦最初来源于《周易》,《周易》精髓是阴阳,而中医学亦以阴阳为总纲,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取象比类的哲学思想,充分说明二者有着一致性。历代医家对此论述不乏经典。自先秦至民国医易相关的专著多达几十部,其中,以《内经》为典型代表。西汉初年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第一部经典,就成书过程而论,它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这部书不仅是中医理论的开山,也是医易结合的开山!《周易》对中医理论有着至远、至广、至深的影响,它是中医理论的渊薮,中医基础理论可以说是《周易》思想的化身,这在《内经》中得到了系统而充分的体现。在《内经》成书的数百年中,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没有留下姓名和生平事迹的古代医学家们,从《周易》中吸吮精华(当然也从《尚书》、《左传》、《老子》、《论语》、《庄子》以及阴阳家的著作中吸取营养),融“易”理于医理之中,后来隋唐的巢元方、孙思邈、王冰,金元四大家,明代的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清代的叶天士、何梦瑶、章楠、邵同珍、唐宗海都有各自关于医易同理的独特见解。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这正是我们用八卦穴的各卦能够对与其所对应的脏腑起到治疗作用的原因;同时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时间、气候、地区差异,周围环境的改变对人体都会产生影响,而八卦恰恰演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二者形成了有机统一。这种关于机体本身的完整性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这就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正是《周易》八卦所揭示的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整个理论体系中,经历代医家发展延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在临床应用上对于八卦穴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能断章取义,偏执一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辨证论治,灵活变通,并且要配合其他穴位,不能违背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方能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百拇医药(徐 亮)
小儿推拿疗法和成人不同,且有很多特定的穴位,因而自成体系。根据小儿手腕部寸口为百脉总汇之处的理论和小儿生理特点,建立了在手部操作特定穴位的理论。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广泛。
关于内八卦穴: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八宫。南(中指根下)为“离宫”,北为“坎宫”,东为“震宫”,西为“兑宫”,西北为“乾宫”,东北为“艮宫”,东南为“巽宫”,西南为“坤宫”。
操作:用运法,医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个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
, 百拇医药
次数:100-300次。
功效: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素食。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临床应用: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常用于咳嗽、痰喘、乳食内伤、胸闷、呕吐、腹泻等症。多与清脾胃、清肺、揉板门、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揉中脘等合用。
八卦源于《周易》,最初代表自然界中的八种基本物质,继而通过卦象包罗万象,阐述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在人体,八卦也有其对人体各部位及脏腑的代表,具体如下:
1、外五行:
乾为首,坎为耳,艮为手,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坤为腹,兑为口;
, 百拇医药
2、内五行:
乾为肺,坎为肾,艮为脾,震为肝,巽为胆,离为心,坤为胃,兑为肠。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而《内经》乃至其它中医经典中的众多理论又源自《周易》。特别是《内经》一书,全面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不仅成为医学奠基之作,而且是古代文人学士必修的经典之一。古代医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诸论》中写道:“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方为大医。”古代的合格的好医生,都必须懂得阴阳禄命,五行休旺,七耀天文等。历代医学名家,无不在周易上下大功夫,于是易医之理交相辉映的医学名著不断涌现。人们深刻体会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后人以“八卦”为穴位命名,亦有其精神之理。
, 百拇医药
内八卦这个穴位,传统上我们认为它的整体是一个穴位,然而通过上述八卦与人体脏腑相配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运用八卦穴的一部分来达到治疗相应脏腑以及相关功能障碍的疾病。古籍中亦不乏此类记载。历代皆有使用者。笔者在淄博中医按摩医院工作期间通过临床实践,巧妙运用八卦穴和其它穴位的配合,收到了很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6例,咳嗽18例,泄泻26例,食积9例,惊风3例;男26例,女30例;最大年龄7岁,最小年龄3个月。平均年龄2.5岁。
2 治疗方法
逆运内八卦,肺热者用推离至乾,配以清肺,胃热者用乾坎艮入虎口,配以滋阴清热三大药穴(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清脾胃、运水人土,痰多食积者用清大肠、下推承山,大热者可同时退三关六腑,并配以清热三大药穴,惊风者可单揉震宫,配以平肝,食积者单揉艮宫,并配以清脾胃,临床上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加减。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 http://www.100md.com
3 治疗标准及效果
临床症状消失,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39例,占69.7%;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脏腑功能明显恢复为显效10例,占17.9%;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为有效,5例,占8.9%;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为无效,2例,占3.6%。
4 典型病例
1、李某,女,6岁,2004年10月23日就诊,咳嗽5日,痰多不易咳出,气息粗促,喉间痰鸣,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经察,舌红,苔厚腻,两肺呼吸音粗糙。此为痰热咳嗽,以清肺化痰为法。处方:取天河水,分阴阳(着重分阴),补肾阴,先逆运内八卦,而后推离至乾,清肺,清大肠,揉坎宫,由坎直推至离,掐揉小天心,点颤天突,膻中各1分钟,点揉肺俞、风门。每天1次,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大便中夹有泡沫样物,6天后痊愈。
2、王某,男,3岁,2005年10月5日就诊,腹泻5日,日3次,大便气味酸臭,夜寐不安,舌淡红,苔厚腻。此为伤食泄泻,以消食导滞,运脾止泻为法。处方: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清脾胃,清大肠,逆运内八卦,单揉艮宫,乾坎艮入虎口,运水入土,摩腹,捏脊,推下七节骨,点揉足三里,推下承山。每天1次,5天后痊愈。
, 百拇医药
3、周某,女,4岁,2003年11月1日就诊,便秘1个月,4-5日1次,大便干结,嗳气泛酸,口臭,纳食减少,烦躁不安,腹部胀满,口干唇赤,小便黄少,苔厚腻,脉弦滑。此为实秘,以顺气行滞,清热通便为法。处方: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逆运内八卦,清脾胃,退六腑,清大肠,搓摩胁肋,摩腹,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按揉足三里,推下承山。每天1次,2天后开始排便,10天后大便正常。
5 体会
上文提到过八卦最初来源于《周易》,《周易》精髓是阴阳,而中医学亦以阴阳为总纲,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取象比类的哲学思想,充分说明二者有着一致性。历代医家对此论述不乏经典。自先秦至民国医易相关的专著多达几十部,其中,以《内经》为典型代表。西汉初年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第一部经典,就成书过程而论,它是一部跨时代的作品,这部书不仅是中医理论的开山,也是医易结合的开山!《周易》对中医理论有着至远、至广、至深的影响,它是中医理论的渊薮,中医基础理论可以说是《周易》思想的化身,这在《内经》中得到了系统而充分的体现。在《内经》成书的数百年中,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没有留下姓名和生平事迹的古代医学家们,从《周易》中吸吮精华(当然也从《尚书》、《左传》、《老子》、《论语》、《庄子》以及阴阳家的著作中吸取营养),融“易”理于医理之中,后来隋唐的巢元方、孙思邈、王冰,金元四大家,明代的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清代的叶天士、何梦瑶、章楠、邵同珍、唐宗海都有各自关于医易同理的独特见解。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这正是我们用八卦穴的各卦能够对与其所对应的脏腑起到治疗作用的原因;同时中医学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时间、气候、地区差异,周围环境的改变对人体都会产生影响,而八卦恰恰演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二者形成了有机统一。这种关于机体本身的完整性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这就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正是《周易》八卦所揭示的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它贯串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整个理论体系中,经历代医家发展延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在临床应用上对于八卦穴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能断章取义,偏执一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辨证论治,灵活变通,并且要配合其他穴位,不能违背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方能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百拇医药(徐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