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
编号:13780308
手法加服逍遥散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20例(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5日 《按摩与导引》 20104
     乳腺增生又称为乳房囊性增生症,是与内分泌相关的非炎症、非肿瘤的腺内组织增生。临床以乳房部出现胀满疼痛,疼痛时轻时重,肿块隐结于乳房内部不容易被发现为特点。乳腺增生是青中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有报道认为,在城市妇女中,每20人就有1人可能在绝经前发现此病。乳腺增生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乳腺增生中医又称乳癖,辨证将其分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肾气不足两型,但以肝郁痰凝最为多见。笔者在临床诊疗中用推拿手法加服逍遥散汤剂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整理成文,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全部为门诊病例,患者中未婚人数为2人,已婚人数为18人。其中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51岁,平均年龄为40岁;29岁1例,30岁1例,31岁2例,32至41岁7例,42至51岁9例。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5个月。单侧乳房发病12例,双侧乳房发病者8例,本组患者均通过乳腺红外线。x线钼靶摄片及彩超检查确诊。均排除其他乳腺疾病。中医辨证为肝郁痰凝。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1.2.1临床上有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并伴有乳房疼痛,乳房疼痛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1.2.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
, 百拇医药
    1.2.3临床体检: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1.2.4利用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及其他恶性肿瘤。

    1.3鉴别诊断 乳腺增生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1.3.1乳腺增生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元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氲。
, http://www.100md.com
    1.3.2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癌常表现为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等。

    2 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散结止痛。

    2.2 取穴 膻中、乳根、天枢、内关、神门、血海、足三里、丰隆、蠡沟、三阴交、厥阴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

, 百拇医药     2.3 主要手法 揉法、摩法、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拿法、抖法。

    2.4 操作方法

    2.4.1胸腹部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轻轻用揉、摩法施术于乳房及周围的乳根、膻中穴2分钟,随后医者用四指按揉乳房,环行移动由外向里画圈,重点施术于包块处,时间3~5分钟,随后点按天枢穴,然后拿揉胸大肌,时间2分钟。

    2.4.2上肢操作:患者仰卧,上臂屈曲约90°,掌心向上放在头侧,医者站其侧,从腋窝至腕横纹,沿手三阴经走行路线按揉手三阴经,时间3~5分钟,随后医者双手握患者腕部抖上肢。随后依次点按内关,神门穴,重点施术于内关穴,有酸胀感为宜。

    2.4.3下肢操作:患侧下肢伸直,医者用一指禅推法依次施术于血海。足三里、风隆、蠡沟、三阴交,重点施术于足三里、蠡沟、三阴交,在这三穴附近会触到硬结或条索,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每穴操作2分钟。血海、丰隆每穴操作1分钟。
, http://www.100md.com
    2.4.4背部操作:患者俯卧,按揉1-9胸椎两侧3~5分钟,随后用一指禅推法施术于厥阴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重点施术于厥阴俞、心俞和肝俞,每穴操作3分钟,有串麻感为宜。脾俞、胃俞各操作1分钟。

    2.5 中药治疗 甘草5g,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各10g,薄荷、陈皮各3g,水煎服,每日两次。

    2.6 疗程 手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药5剂为1个疗程,手法和中药均连续治疗5个疗程,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3.2 治疗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全部用上法治疗,全愈14例,占70%;显效2例,占10%;好转2例,占10%,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0%。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39岁,家庭主妇,于2008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左乳胀痛一年。病史:患者近一年来左乳胀痛,每遇月经来潮前加重,严重时可延及上臂,患者长期心情不舒,烦躁易怒,曾服乳癣消,见效甚微。检查:左乳胀痛,左乳外上象限扪及3.5emx2.5cm肿块,触痛明显,质地中等,活动度可,表面光, http://www.100md.com(谭周纯 郝雅梅 莫纯峰)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调和肝脾 > 逍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