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158例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笔者运用推拿整复手法治疗15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91例,女67例;年龄21~40岁48例,41~55岁67例,56~69岁43例;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天。
1.2 症状体征 58例均有患椎旁疼痛或压痛,有肩背部感觉异常(麻木感、冷厥感、搔痒感、灼热感)34例,运动障碍f背肌无力、胸椎活动变小、颈肩运动受限)45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胸闷、心悸、失眠、胃肠功能紊乱)28例,脊柱单侧或双侧肌肉可触及索条状结节或硬结20例;158例均经x线平片或CT诊断排除胸椎结核、肿瘤、骨折等疾病。
2 推拿整复手法
整复前先用轻柔手法在胸背部治疗10~15分钟,放松患椎附近软组织。
2.1 端坐顶扳法 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双下肢自然屈曲,双手手指交叉抱于颈项部。术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握住患者两侧肘关节,右膝或左膝顶住胸椎上段或患椎棘突,嘱患者吸气后呼气,在呼气末时,医者膝部往前上方顶椎。双手用力往后扳压,对抗用力,此时可闻及关节复位响声,手法完毕。本法适用于T1~T7胸椎的复位。
2.2 旋转复位法 以左侧为例,患者双脚八字分开跨坐方凳上,右手掌先置于左肩上,左手掌置于右肩上,左臂置于右前臂上前方,两手交叉于胸前,上身放松端坐。助手左手按于患者左大腿根部,右手按于患者左膝部,左膝顶住患者左大腿内侧中前部,固定左腿。医者左手大拇指或大鱼际按住患椎棘突,右手握住患者左上臂,将患者上身作右后上方牵拉旋转的同时,左手将患椎棘突向前推。当旋转到极限时,瞬间发力完成矫正。反之亦然。本法适用于T7~T12胸椎的复位。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患椎旁疼痛、压痛及伴随症状均消失。好转:患椎旁疼痛、压痛明显减轻,症状消失。无效:患椎旁疼痛、压痛有明显好转,但反复发作者。
3.2 疗效结果 本组158例,最少治疗1次,最长6次,平均4次,均获1个月以上随访,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158例,占100%;总有效率100%。
4 体会
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组成,是联动微动关节。当外伤、劳损或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使胸椎正常位置改变时,内外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紊乱,产生胸脊神经受压症状。胸椎小关节的急慢性损伤引起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渗出、水肿、出血以致钙化。脊神经根与交感神经一方面受到椎间孔骨性狭窄的刺激与压迫,另一方面受到周围软组织创伤性炎症刺激或组织肿胀、粘连、深筋膜的牵拉而受压,引起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继发性病损,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引发的主要症状以单侧或双侧背肌急性或慢性疼痛为主,产生病变胸椎棘突处及周围肌肉痉挛的脊神经受压征;而其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所引起的继发性病变,则常被忽略,易误诊为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等内科疾患。本组病例中,由于受压胸脊神经支配的节段不同,所产生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合理应用手法,常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症状和体征。准备手法通过点按棘突及揉夹脊穴,有疏通气血,放松筋络,散结化瘀之功,为下一步复位手法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行顶旋压牵法能直接有效地使病变胸椎小关节回复正常位置,解除引起神经继发性损伤的骨性压迫源,恢复胸段脊柱原有内外平衡,解除胸脊牵涉痛;又间接使因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变导致相应胸榷节段支配的脏器功能紊乱症状得以消除或缓解,恢复病变脏器的代偿功能。
顶旋法是应用脊柱平衡原理设计的,主要用于病程较短者或急性发作期;压牵法是顶旋法的补充,主要用于病程较长的陈旧性损伤。该整复手法在前人所总结的12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手法基础上进行比较、筛选,使病变胸椎小关节的整复变得简便易行。拔火罐刮擦法综合负压抽吸、走罐与刮痧法的优点,是陈旧性损伤手法整复后的一种放松方法。针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病例,使用拔火罐刮擦法可使病变胸椎周围肌群、韧带、筋膜粘连剥离,痉挛松解,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促进炎性物排出及吸收,并分散中枢兴奋性从而达到解痉镇痛的功效。
应用顶旋压牵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应严格遵守如下手法禁忌症:①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期、月经期患者;②严重内脏器质性病变患者;③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骨与关节结核者;④施法部位感染或皮肤病者。同时,施行手法须注意如下几点:准确定位,灵巧操作,稳当用力,辨证施术。因临床检查疏漏、定位错误、施法粗暴等造成气胸、骨折、休克等,屡见于文献报道,应引起高度重视,努力避免。(苏贻岭)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