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885814
针刀治疗根性颈椎病16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5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根性颈椎痛所致上肢麻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三步定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以颈椎横突阳性反应点、关节突阳性反应点为主要治疗点,同时与传统牵引作对照。结果:针刀组166例中痊愈38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50%,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牵引对熙组(P<0.05)。结论:针刀结合三步定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推病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关健词:颈推病 神经根型 针刀闭合性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75—02

    颈椎病是临床上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低龄化的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笔者于2007年5月~2008年7月采取三步定位法结合针刀微创闭合松解术治疗本病166例,同时与传统牵引疗法进行对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183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依据,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传统牵引对照组。针刀治疗组105例,男45例,女60铡;年龄22岁~84岁,平均51.59岁;病程不足1个月~23年,平均4.5年。牵引对照组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龄28岁~81岁,平均51.13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常规颈椎x线(正侧位)以及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病理改变或椎间盘病理改变。

    1.2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拟定。①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往往是慢性发病。②颈、肩、背疼痛,有明显压痛点,颈部板硬,手指麻木无力。颈项活动可诱发或加重上述症状。③x线片或CT检查,有颈椎病理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或退行性改变。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麻木、疼痛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③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 百拇医药
    1.4排除标准:①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②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③网球肘、肩周炎、肱二头肌肌腱炎、背部肌筋膜炎等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④不能坚持针刀、牵引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凡符合以上纳入和排除标准并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者均属于观察对象。

    2 治疗方法

    2.1针刀组。

    2.1.1体位:患者采取坐位,反骑坐在木制靠背椅上,椅背顶端放置软垫,双手垫额于软垫上,保持头颈部稳定,充分暴露术区。

    2.1.2定点、消毒;在c3~c7颈椎横突尖部位,或以颈椎棘突连线为中心旁开L 5~2.5cm,选择明显的压痛点、硬结或肿胀处,用龙胆紫做一点状进针标记。术区按西医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毒。
, 百拇医药
    2.1.3操作:术者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选用汉章牌4号针刀,对准作好标记的治疗点,针刀垂直于皮肤,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快速刺入皮肤,缓慢探索直至到达横突尖骨面,贴横突前、后缘的骨面铲切3~5下,当术者手下有松劲感,患者出现酸胀感(部分可向上肢放射)即可。出针刀后用无菌敷贴外贴治疗点,并注意按压,防止出血。若有颈椎关节突阳性反应点的患者,则在颈部后正中线棘突旁开1.5~2.5cm左右的范围内,c3~C7关节突(关节囊处)椎板边缘,有明显压痛、硬结或条索处用龙胆紫标记定点。针刀在定点处垂直刺入,当针刀深入到有病变组织层时,分别行纵行及横行切割、摆动,边松解边深入,直达关节囊处,铲切次数视硬结或条索程度前后比较而定,出针刀后用无菌敷贴外贴治疗点并按压。若有肩背部放射症状者。在肩背部阳性反应点作辅助治疗:针刀在定点处进针患侧肩胛提肌,紧贴肩胛骨内上角、冈下肌,直刺肩胛窝、大小圆肌,紧贴肩胛骨外侧骨缘面、三角肌正中、滑囊处或肱骨大结节处,纵行及横行摆动,患者出现酸胀感(部分可有向上肢放射感,手臂无力酥麻感)即可,出针刀后用无菌敷贴外贴治疗点并按压。
, 百拇医药
    2.2牵引组。

    2.2.1牵引重量:起始量为?kg,以后酌情加量,以患者自身体重的1/5为限。

    2.2.2牵引时间:每日治疗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3 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头、颈、肩疼痛明显减轻,头和肢体功能明显改善,随访半年偶有复发但程度较轻;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疼痛及肢体功能虽有改善,但均不显著,随访年偶有复发但程度轻;无效:症状及肢体活动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根性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肌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症候群,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50岁左右约占25%,60岁左右约占50%,70岁左右可达100%,据日本9所大医院门诊统计,颈椎病在骨科、神经科占首位。近年来,随看人们工作、学习、娱乐方式的改变,电脑、电视和空调的普及,颈椎发病年龄也趋年轻化,原因:①以车代步,使颈椎长时间固定于特定姿势,一个方向、近距离地吹冷空调;②在沙发或床上长时间不良姿势看电视或手提电脑;③在电脑前工作、冲浪或游戏时间过长;④从事流水手工操作企业增多⑤长时间打麻将等。因劳损、外伤、风寒入侵,造成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发生无菌性局灶性肿胀、粘连等,从而刺激其间穿过的神经而引起疼痛。颈部软组织损伤导致椎体各部位应力改变,动态平衡失调,诱发椎体小关节微小移位,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刺激和压迫神经、血管、脊髓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太满意,原因在于临床医师只注重可能会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关节增生及在影像学上很容易发现的病理改变,而忽视了椎周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这些在影像学上无法显示的病理改变。从解剖学角度看,神经根在穿出的过程中需经过椎间盘、侧隐窝、椎间孔等部位,然后在横突间继续外行,穿出横突尖进入斜角肌层,在横突尖前、后节结,前、中斜角肌发出腔纤维后相互交叉下行,交织成网状结构,脊神经出横突间后即行走在此腔性网状结构中。正常情况下受到此网状结构的保护,一旦斜角肌发生炎性水肿、粘连、挛缩,即可使该神经受到刺激、卡压,从而产生麻木、疼痛症状。由于针刀可以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和瘫痕,疏通局部堵塞。因此,在临床中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医者只需将其附着在横、突尖上的前、中斜角肌的粘连松解,就可立即解除神经卡压,而使症状迅速消失,达到良好的目的。

    由于大多数根性颈椎病病因为外伤、劳损、长期处于不适当的姿势等因素作用下,颈部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长时间不正常的应力作用加强了软组织损伤,引发无菌性炎性反应,出现新的损伤、修复与增生,使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粘连结疤肥厚变硬、紧张挛缩、弹性降低、肌肉的长期应力不平衡,易造成椎体的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微小关节错位、椎间关节的移位、骨质代偿性增生。所以在治疗方面,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对软组织的切割、松解、疏通剥离,消除缓解其痉挛、挛缩、肌紧张的状态及内部不正常的静态应力,改善局部血运,恢复局部物理与生物、化学等环境方面的平衡,而传统非手术治疗不能有效纠正椎体错位所致力平衡失调。而针刀松解变性软组织纠正局部的病理改变,达到开放性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http://www.100md.com(施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