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性瘫痪综合征康复治疗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脑瘫如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早治疗,家庭和患儿主动参与,采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的治疗,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推拿、按摩、手术等,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的伤残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是当前儿科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脑瘫 早期治疗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13-02
1 现状分析
由于急救医学的发展,高危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的伤残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是当前儿科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2 治疗的原则
2.1 早期治疗。3个月左右为治疗极佳阶段,但不容易发现,如在半岁左右发现并及时治疗,病程短,效果好。因为年龄越小,脑发育越快,90%的新生儿脑重量是370克,出生6个月可达到700克。1岁左右相对比半岁左右的患儿疗程要长,但可恢复到基本正常。1岁至3岁患儿治愈率可达90%以上,最好不超过4岁,最迟不超过6岁,因为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脑组织代偿能力强,其受损后可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反复刺激,由没有受损的区域替代和代偿,所以早期治疗促使正在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进一步发育,发育障碍的症状得到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被有效地抑制,因为这种异常模式一旦形成,再纠正十分困难,并且还会阻碍正常运动姿势的产生,同时也可以控制肢体挛缩变形和肌肉萎缩无力,对整个运动机能和智力的提高产生很好的效果。
2.2 综合、持之以恒治疗。实践证明,脑瘫患者,使用单一治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长期坚持,综合治疗,才能收到预定效果。综合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心理治疗、按摩推拿、针灸、药物和手术等。
2.3 家庭参与。脑瘫康复需要很多年,在康复机构内做短时间的训练治疗,远不能满足全部康复需要。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活动中去,保证病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治疗。因此必须教会家长掌握康复方法,做家庭康复训练,由于亲情关系,病儿容易配合,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2.4 患儿主动性参与。分析病儿的心理、引发病儿的主动性,良好的心理因素能起到促进和增强医疗效果的作用。康复工作者亲切的语言和行为,会给病儿以温暖、信任、减少其畏惧、胆怯心理,便于引发病儿的主动性,起到单纯训练治疗所起不到的良好医疗作用。治疗中及时鼓励,增强病儿和家长的信心。为避免训练的单调、乏味,应将训练与游戏、娱乐、教育融为一体。
2.5 因人而异。患儿的功能障碍及康复潜能,存在着个体差异,制订康复计划时必须因人而异。而且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
3 治疗的方法
3.1 正确体位。患儿常有姿势异常和不对称,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位,这样可以阻止原始反射,防止异常姿势和痉挛的发生。
3.1.1 正确的卧姿。一般采用侧卧位,可以有效抑制全身伸肌痉挛和各种紧张性反射的作用,也有利于患儿在胸前进行各种活动;为帮助患儿抬头和增强上肢支撑力,也可采用俯卧位,在胸前垫一个楔形垫,患儿俯卧在上面,头和双手放在楔形垫的前方,不能抬头的患儿,治疗师要协助患儿抬头,楔形垫的前面可以放一些玩具,便于患儿玩耍,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有人看护,以免发生窒息。仰卧位很少采用,因为它可以引起全身伸肌痉挛。
3.1.2 正确的坐姿。①坐地板和床上:背部挺直,髋关节屈曲90°,膝关节伸直,两大腿旋外分开。如果患儿不能独自保持正确的坐姿,治疗师可坐在小儿身后协助完成。②坐椅子上:坐在合适的椅子上,头保持正直呈中立位,胸背挺直,髋、膝、踝关节屈曲90°,两脚平放在地板上。如果患者不能坐稳,可以在椅子上安装支撑板,支撑躯干和手臂,并用安全带固定,使髋部、膝部、踝部关节屈曲,或治疗师协助病人保持正确坐姿。
3.1.3 正确的抱姿。患儿头颈脊柱竖直,尽可能使双上肢和手保持正中位,双下肢屈曲分开。有三种抱法:①面对面抱法(图A);②面对背直抱法(图B);③面对背斜抱法(图C)。
3.2 运动疗法。是治疗手法的基础,就是肢体和躯干的促进、移动动作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增进肌力和耐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步行、跨过障碍训练等。针对痉挛的运动疗法学说比较多,较著名的有:
3.2.1 Bobath法[1]其治疗可概括为: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能力。在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如: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跪一站一走。
3.2.2 Peto法(引导式教育)[2]引导式教育需要患儿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年龄过小和病情过重的患儿都不适宜。在训练时,引导者要全面负责患儿的粗动作、感觉运动、自主技能的训练和特殊教育。目的是使儿童从生理上到心理上得到综合完整的发展,使儿童能获得作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成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因此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康复技术和治疗,而是一个全面的教育体系。
引导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把条件相似(年龄、残疾种类、智力水平)的患儿放在一起,进行小组训练。每一次训练任务被分解成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单一动作。患儿先学习掌握每一个单一动作,然后将这些单一动作串起来,就完成了训练任务。在训练单一动作时,引导者用简要的语言提示,将动作要求编成歌谣或歌曲,并让患儿边做动作,边学着说或唱。这样,同时也进行了语言训练。Peto法还设计了特殊的木制训练家具,如梯凳、条栅式治疗台、床。使患儿能安全地抓握推动,进行日常活动训练。
3.3 作业疗法(简称0T) 以游戏的方式,让患儿对特定的作业产生兴趣,通过作业活动,对身体的、精神的功能损伤进行康复,增强协调运动,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基本自理,作业治疗侧重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以进食、穿脱衣服、大小便训练为主。
3.3.1 进食训练。先摆正进食的姿势,以减轻痉挛,加强咀嚼能力。注意餐具最好选择硬塑料碗、盘等餐具,最好有把手和防滑等。训练应尽早进行,尽早完成从奶瓶到勺、杯、手进食的转变。
3.3.2 穿脱衣服训练。先从简单的衣服开始,让患儿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一般是先穿患侧衣服,先脱患侧衣服。先给于辅助,逐渐变为独立穿脱衣服。衣服尽量宽大、舒适。
3.3.3 大小便训练。从两岁开始训练,包括穿脱裤子、站立、坐位平衡和手功能的训练,直至能独立完成大小便,同时也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4 物理疗法。选择相应的经络配穴位,通过电疗、光疗、温热等疗法,使经络通畅,恢复神经传导功能,康复萎缩肌肉,松驰痉挛肌群,能有效地改善和缓解肢体障碍、关节畸形等症状。
3.4.1 水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7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