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234841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25日 景卫政 景忠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B组C组为对照组,分另采用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结果:A组疗效明显尤于B组和C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综合治疗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原发性痛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85-02

    原发性痛经是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在青少年期较常见,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指妇女在月经前或行经期有下腹部疼痛等不适,并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烦恶呕吐等症,程度较重以致影响学习和工作,而生殖器官和盆腔无器质性病变。笔者自2006年11月~2011年10月对我针灸科及县中医院妇产科门诊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给予针药结合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180例,年龄15~36岁,病程半年~13年,其中已婚23例,未婚157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A组60例,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B组60例,单用针灸治疗,C组60例,单用中药治疗。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2]拟定,全部病例均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A组。选穴以中脘、关元、三阴交、合谷、双侧水道为主穴,气滞血瘀型加太冲、血海,寒湿凝滞型加肾俞、中极,气血两虚型加脾俞、气海、足三里,肝肾亏虚型加肾俞、肝俞、太溪。于经前7 d开始接受针灸治疗。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中脘、关元、足三里、气海及背俞穴用补法,其余各穴均平补平泻法,手法实施完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 cm的艾柱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留针30min,再将针取出,共治疗十天,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中药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加减,处方: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没药6g、小茴香15g、肉桂6g、蒲黄10g、五灵脂10g、延胡索20g。气滞血瘀型加用川楝子6g、香附10g、茜草10g;寒湿凝滞型加吴茱萸10g、益母草30g、薏苡仁30g;气血两虚者加白术10g、黄芪30g、砂仁10g;肝肾亏虚者加杜仲10g、寄生10g、川断10g。于经前4至5d连服7剂,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2 B组,仅用A组里针灸方法治疗。

    2.3 C组,仅用A组里中药方法治疗。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 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①痊愈:疼痛消失,停止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②好转:连续3个月经周期疼痛减轻者;③无效:疼痛未见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治疗结果见表1。根据治疗结果不难看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尤于单用针灸及单用中药治疗。A组与B组或A组与C组在疗效方面比较通过X2 检验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都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治疗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P>0.5。

    4 讨论

    本病的发生西医学认为主要与经期子宫内膜合成释放前列腺素F2a增多,引起子宫肌层过度痉挛性收缩、子宫腔张力过高、子宫肌层缺血有关。中医学认为痛经是“因经而痛”,故痛经的发生,其致痛病因与月经期或其前后机体内气血剧烈变化这一特殊的内环境相结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痛经辨证首辨虚实,以实证为多见。

    可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痛的性质、部位以及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及兼证舌脉,辨其寒、热、虚、实,一般在经前、经时小腹剧痛,经色紫黯有块者属实,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者属虚;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以调理冲任气血治疗原则。故笔者以清代王清任少腹逐瘀汤为主方,配合针灸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运用中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调补气血,滋肾养肝,针灸疏通经络、培补冲任等法,并掌握“因经而痛”这一时间特点,以经前一周至来经一二天为最佳治疗时间,同时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针、灸、药配合,正如医学入门所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