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孤独症儿童综合性干预疗效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孤独症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50名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性训练方法,包括结构化教育(TEACCH)、行为分析(ABA)、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等,在整过程注意个别化,因材施教。要求每周训练6天,每天6小时,于训练开始前以及6月后采用孤独症评定量表(ABC)、图片词汇测验(PPVT)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PEP-R)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综合训练,ABC量表的分值较前明显降低,PPVT分值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的总分较训练前明显下降,PEP-R量表的语言、社会交往、感知觉和行为四个分项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是一有效方法。
关键词:儿童 孤独症 综合训练 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87-02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及一些问题行为方面也表现为异常[1],近年来,各方面报道孤独症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孤独症的病因没有被完全阐明,也无特效的药物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及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目前各类矫治体系很多,但文献报道的疗效不甚统一。作者依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采用包括结构化教育[2],行为干预[3],语言训练[4]感觉统合训练[5]听觉统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儿童保健科收治的50例孤独症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CCMD-IV)诊断标准,并排除雷特综合征,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精神分裂症,特殊语言发育障碍等疾病。其中男45例,女5例,男∶女为6∶1,年龄2.4-8岁,平均年龄(5.2 ±2.1)岁。
1.2 方法。
1.2.1 评估工具及方法。应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图片词汇测验(PPVT)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PEP-R)作为评估工具,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估,所得分值做前后对比。测评由一名经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的医生完成。
1.2.2 训练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门诊训练,每周6天,每天6h,由治疗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做法主要以结构化教学(TEACCH)为主,根据个体评估结果设计个体训练内容。对无语言的患儿,重点运用一对一的个别强化训练,图片交换系统训练;对发展年龄大于3岁有语言的患儿,重点训练功能性的语言沟通,训练他们的的心智解读能力,促进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同时将各种社交情景和规则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小组课反复演练,以提高应对不同社交情景的能力。同时配合行为疗法(ABA),主要采用正性强化、忽略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感觉统合训练每天2小时,包括滑梯、滑板、圆桶、平衡台、阳光隧道、大笼球、触觉球等,训练患儿的前庭功能、触觉、平衡觉、运动企划能力,减少其自我刺激行为。家长培训,让家长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参与治疗过程,并将训练内容迁移到日常生活及社交情景中。
2 结果
训练6个月后各量表评定比较 ABC量表分直明显下降,训练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0.01),PPVT量表分值均显著提高(P<0.01)。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50例自闭症患儿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患儿的模仿、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感知觉、异常行为明显改善,各量表评分训练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综合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社交、行为及感知觉等方面效果是肯定的。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语言障碍是孤独症突出症状之一,而这一缺陷影响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因此语言训练是整个训练中较重要部分。对无语言患儿采取一对一强化训练,鼓励他开口,教他发音,有构音障碍的患儿,采用刺激法、发音器官的运动协调性训练、语音训练等;对有语言的患儿,重点训练功能性的语言沟通,处理“鹦鹉学舌”的问题,教会他们与人交流的规则。综合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功能性构音障碍有明显效果’开始训练时间越早、疗程越长、效果越好[6]。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是孤独症儿童的一个核心问题。明显地表现在简单动作的机械性重复,情感冷漠和表达方式的怪异。故在干预中重点培养患儿对社会的知觉和兴趣,培养其自控调节能力。主要通过情景法、角色替代法以及待人接物游戏、视听觉游戏与运动游戏等,使患儿参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之中,从而逐渐适应社会,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患儿异常行为:行为分析疗法是孤独症干预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正性强化物的应用及适度的忽视与惩罚手段,可促进孤独症患儿加强环境适应能力,减少攻击行为,控制烦躁情绪起到重要作用。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促进脑神经生理发展,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我刺激和自伤等情绪和行为问题,从而减少患儿的异常行为[7]。
总之,综合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有效的。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孤独症的治疗效果除了与患儿的年龄、语言发育水平、功能高低有关外,与家长的配合程度关系密切,家长积极配合效果明显。应提倡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干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邹小兵.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展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81-381
[2] 香港协康会.教导自闭症儿童的方法.结构化教学〔C〕//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5kb)。